“我的建议就是,酒税和茶税一样,单独列出来,至于市税,针对其他东西两市小商贩的贸易,重新酌情制定。”李复说道:“税收这种东西,朝廷每年都会根据情况调整,不管是酒税,茶税,还是市税,根据每年情况不同,可有增减。”
“就像是农户缴粮一样,若是遇到灾荒年,陛下都会下发诏令,减免税收。”
“而商业方面的税款,也可根据朝廷的情况来调整。”
“朝廷富庶之后,适当减少市税,以求让平日里在东西两市做点小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日子能过的好一些。”
“若是国库不充足了,市税放在最后调整,最先调整利润高的行业,比如说,酒水,茶叶。”李复认真的建议着。
这建议,都是拿着自己麾下的产业开刀,就算是拿到朝堂上去说,都站得住脚。
谁能站出来反驳?
话题是泾阳王提出来的,人家是拿着自家产业给朝廷垫脚。
茶税高,你家做茶叶买卖吗?
不做。
不做这买卖,跳什么?
因此茶水推行的出奇的顺利。
毕竟能朝廷能从茶叶的买卖里获得大量税收,看着就喜人。
还有酒水生意,或许朝中有人家中有酒水的产业,但是论起这买卖,谁家的酒水买卖有泾阳王府麾下的武德酒做的红火?
挣钱最多的酒作坊都没说什么,其他人出来蹦跶,好意思吗?
再者说了,影响最大的市税,并没有动它。
实际论起来,市税才是最应该调整的,毕竟是沿用了当年隋炀帝定下的。
不过眼下看来,市税还算合理,应对如今的情况,足够。
“殿下如此,不心疼吗?”唐俭好奇问道。
他才升了户部尚书,朝廷有税收,国库能逐渐充盈起来,自然是好事。
但是,当事人剥削自己,他还是头回见。
“又不是没挣钱,有什么心疼的?”李复笑着双手一摊:“朝廷有朝廷的法度,税收政策的调整,今日不调,也是要放在明日。”
“况且,上交给朝廷的税款,朝廷用来做什么?养军队,治理天下。”
“在贞观四年以前,泾阳这个地界,还不能算做是个安稳的地界。”李复笑道:“诸位可还记得,以前颉利可汗兵锋南下的时候?”
“如果说,朝廷没钱养兵,没钱打仗,无法将突厥人阻挡在外,到了今天,灭了东突厥,那泾阳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众人纷纷点头。
泾阳王言之有理。
说起当年突厥时常南下劫掠,程咬金和尉迟恭还有张公瑾他们握紧了酒杯。
他们都是武将,想起当初被突厥人压一头,心里就憋屈。
好在,去年把这憋屈劲儿,总算是报复过去了。
草原上的突厥人,再也没法儿蹦跶了。
大小可汗,现在都在大唐呢。
颉利,就算是把他放回河套去,他的举动,也在百骑司的“看护”下,还能泛起什么水花?
“今年,朝中的诸位相公提出了军队改革的问题,一切都是想要往好的地方去发展的。”李复笑道:“想要做出改变,制度是一回事,主持改革的人是一回事,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军费的支出问题。”李复说道:“我反正是觉得,在军队问题上面,花多少钱,都是值当的,尤其是草原平定之后,长安城周围彻底安稳下来,更是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而给军队支出,要国库掏钱,国库的钱,全都来源于税收,话题又绕回来了,就是这么简单。”
李复说着,双手一摊。
他并不介意麾下产业多交多少税。
只要这些钱,在朝廷官员的规划下,全都落在了实处,那他就是高兴的。
可若是国库出来的钱,转而就进了世家的口袋。
那就别怪他们老李家的人盼望着长安城里,人头满地滚了。
“不仅仅是军队啊。”杜如晦笑道:“殿下,前两年各地大小灾害不断,朝廷也是一直都在掏钱,国库一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提起前两年的日子,众人也都是一阵唏嘘。
难,太难了。
不过好在如今,苦尽甘来。
去年丰收,各地的粮仓储备,总算是能够缓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