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将军引本部兵马三千,潜过江去了。”
徐盛听闻怒道:“竖子!焉能如此?”但恐吴王孙权面色不好看:“请丁奉将军进账议事。”
丁奉来营帐中抱拳:“都督有何吩咐?”
徐盛长叹一口气:“吴王侄儿孙韶不听本都督言,带兵过江去了。”
丁奉也有些觉得不可思议:“有此事?”
徐盛点点头:“自然。”
丁奉请示:“都督请调兵。”
徐盛自然是这样想的:“恐吴王面上不好看,吴王心胸并不宽广,若不救此子,你我二人在江东难矣。”
“本督欲请将军带三千兵马先行接应孙韶,天将明时,我携大军以援助将军,经几日打磨,曹军士气低落,今一击破之。”徐盛道。
丁奉遵徐盛命出营带兵。
徐盛命人将干芦苇,干草从城上摘下置于船中,以伏兵之策。待天明雾散则攻曹丕。
曹丕正得意,商量着攻下江东祭祖告天。
大雾散去,此刻江水波涛汹涌,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帝舟不稳,将覆。
曹丕龙袍尽湿,心中慌乱,四处踱步。
曹真赶忙稳定军心:“不可胡乱,各司其职。”转身道文聘:“快保陛下安危,取小船上岸。”
文聘取小舟来护魏帝周全,曹丕在文聘的搀扶下去了小舟口中怨:“长江水真喜怒无常。”
“陛下速上岸。”文聘担心吴军偷袭。
张辽,张合,徐晃三人率军守在帝舟前方,以防吴军奇袭。
曹丕刚上小舟,星马来报:“陛下,马超领一军由阳平关杀至长安,长安、天水危矣。”
曹丕大惊失色:“什么!诸葛亮居然敢取我长安?”曹丕不敢相信,蜀刚被进攻,又听闻南中反叛,居然有多余兵马进攻:“诸葛亮哪来的兵马!”
曹丕逮着信使问。
人就一送信的,他要知道孔明从哪里抽兵马还有你魏帝啥事儿?
文聘却道:“那马超乃羌人心中天将军,马超出关,羌人得知自来投,但区区羌人,不足挂齿,请陛下速速上岸。”
曹丕连忙下达指令:“三军立马上岸,撤回许都守诸葛亮。”
曹丕怕如果西凉,长安都丢了,那洛阳、宛城危矣,再严重些,若是孟达由上庸反叛,陆逊由江陵进攻,那就是腹背受敌,更别说辽东公孙家族了。
各军相告。
大雾散去之中,徐盛带兵马数万来袭。
“什么!”曹丕见吴军浩浩荡荡大惊。
口中埋怨自己:“朕悔不听文远之言啊!”
“传旨!非军备尽弃之。”曹丕慌乱下旨。
由于吴军善水战,这等波澜对他们来说完全无所谓,甚至直接下水游都行,但曹魏不一样,由于战船水军皆战前所训,故上吐下泻者不下半数。
曹真接过指挥,一边阻拦徐盛大军,一边掩护曹丕上岸。
小舟入淮河前往广陵。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刺斜里一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孙韶也。魏兵不能抵当,折其大半,淹死者无数,文聘拼死相护,才救得曹丕。
徐盛命人将干草芦苇放置小船上,以小船燃火撞曹军,一时间风起云涌,曹军战船皆着火,风势甚起,火焰漫空,曹军溃不成军。
见风起,徐盛对天感激:“多谢大都督在天之灵!”周瑜一把东风烧得曹操弃甲而逃,今又一东风助吴国,让人羡煞。
“全军将士,诛杀曹军!活捉曹丕者,赏千金,封万户侯。”徐盛为鼓舞,亲自做了决定。
曹丕慌忙上岸上马,岸上又一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曹贼休走!丁奉在此!”
丁奉欲搭弓射箭。
一人提枪而来:“休伤吾主。”来者乃张辽也,二人缠斗,张辽本有疾病在身,未过几招便不是对手,见曹丕走远,张辽拍马便逃。
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张辽休走!”见箭中,丁奉提刀欲杀张辽。
又一人,手握巨斧挡住丁奉:“文远勿怕!”是徐晃也。
徐晃正气盛,几度压制丁奉,保张辽曹丕离去,徐晃也未久战便掩护三军离去。
正面战场,曹真苦苦坚持,由于火势太大,徐盛也没有乘胜追击,恐曹军有诈,只教弓手不停:“射杀曹军!”曹真等人因此有机可乘上岸守城。
后方。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孙韶见曹军溃败又见丁奉连忙拜谢:“多谢丁将军舍命来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丁奉先道:“为吴王大业不足挂齿。”又道:“乃徐都督恐将军有失,特使我一军接应将军,将军当与徐都督道谢。”
孙韶心中有耻,不该那般羞辱徐盛:“多谢将军,多谢都督。”
丁奉道:“不可冒进,等待都督之令。”
曹休、李典二将率军支援,徐盛收兵而回。
魏大败而归!
见东吴大胜,马超又攻至陈仓,孔明知道,北伐之事一刻不可耽误,至于南征一事,便想全权交与子龙,他对这个突然变化的后主还是不太了解的,便信出四边,一边使马超,一边使后主,一边又使赵云,而最后一信则由邓芝亲手交给吴王。
使马超让其固守汉中待数月屯粮,兴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