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审问深入,越来越多隐情浮出水面。
原来,村里曾有人想帮顾离,却被赵宏文威胁,久而久之,大家都选择了沉默。
而那些流言蜚语,也不过是人们在恐惧与嫉妒下的发泄。
谢淮钦听后,面色凝重。
“律法虽能惩治褚玉的杀人之罪。”
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目光在公堂内扫视一圈。
“却难以弥补这背后道德的缺失与人性冷漠。”
言罢,转过身,对着张渌拱手一礼,言辞恳切:
“张大人,您在刑部负责朝廷律法,经验丰富,见解独到,此案之后,如何整顿民风,重塑律法威严,才是眼下重中之重。”
“百姓对律法的信任,绝不能因这类事而消磨殆尽。”
张渌紧锁眉头,神色同样凝重,抬手轻抚胡须,思量了一番后说道:“谢大人所言极是。”
“这案子的恶劣程度,已超乎想象,若不加以整顿,往后类似的悲剧只怕还会重演。”
他微微一顿,目光中透着几分坚定。
“此事了结之后,你我共同进宫面圣,谏言律法修改,务必让律法更贴合民情,也更具威慑力。”
谢淮钦点头赞同,“如此甚好,张大人深明大义,有您一同面圣,律法改革之事,定能引起圣上重视。”
两人商议妥当,谢淮钦望着堂下跪着的褚玉,心中五味杂陈,眉头紧蹙,脸上满是挣扎与不忍。
她深知褚玉杀人是触犯律法的重罪,可一想到遭遇,又不禁心生怜悯。
沉默良久,谢淮钦咬咬牙,艰难地开口:“来人,将褚玉押至大理寺监牢,秋后问斩。”
声音虽带着几分威严,却也难掩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与无奈。
此言一出,堂下顿时一片哗然。
围观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为褚玉的悲惨命运叹息,也有人觉得律法公正,杀人就该受罚。
褚玉却只是平静地闭上双眼,嘴角微微上扬,似是带着一丝解脱的笑意。
缓缓站起身,在衙役的押送下,一步步朝着大理寺监牢走去。
那背影,孤独而又决绝,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刻,她心中或许只想着,终于能去陪阿离,告诉她,仇已报。
谢淮钦望着褚玉离去的背影,久久伫立,心中暗自思忖:这案子虽有了判决,可自己真的做到公正了吗?”
“律法的威严与人性的温度,又该如何平衡?”
她长叹一声,转身回到大理寺内,准备着手整理此案卷宗,为之后进宫面圣谏言律法修改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