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护她一世安宁

(一月后)

在郑吣意满月宴上,公主府张灯结彩,宾客们纷至沓来,皆是朝中权贵与世家名门。

宋谨娴身着华服,虽面容仍带着几分产后的憔悴,却难掩眼中的慈爱与喜悦。

郑书宴则在一旁,笑意盈盈地向来宾们致谢,眼中满是为人父的自豪。

宴至中途,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官员,带着几分醉意,高声说道:“驸马爷与公主伉俪情深,如今又喜得千金,实在是可喜可贺!只是这孩子的名字,倒是颇为独特,不知其中可有什么深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宋谨娴微微一怔,下意识地看向郑书宴。

郑书宴心领神会,笑着站起身来,正欲开口解释,这时,宋谨娴却轻轻按住他的手,示意由她来说。

宋谨娴缓缓起身,仪态端庄,声音清脆却不失温婉:“这‘吣意’二字,乃是我与驸马共同所取。”

“‘吣’字虽不常见,却饱含着我们对孩子的期许,愿她这一生,不为世俗的情义所束缚,活得自在欢意。”

宾客们纷纷点头,对这独特的寓意表示赞赏。

然而,人群中却有一人,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此人正是当今圣上的宠臣,李贵妃的弟弟王侍郎。

他与郑书宴在朝堂之上,虽表面上和和气气,私下里却因政见不合,多有嫌隙。

王侍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公主殿下的期许自然是好的,只是这‘吣’字,终究是个生僻字,多有不便啊。”

宋谨娴心中不悦,正欲反驳,郑书宴却抢先一步,拱手笑道:“王侍郎所言极是。”

“不过,孩子尚小,这名字也只是我们夫妻二人的一点心意,日后若真有不便,再做商议也不迟。”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此平息,满月宴继续进行。

待宾客们散去,宋谨娴坐在床边,轻轻摇晃着熟睡的郑吣意,眉头微微皱起:“今日那王侍郎,话里有话,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郑书宴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肩膀,安慰道:

“夫人不必担忧,他不过是借此发难罢了。我在朝堂上,自会小心应对。”

宋谨娴抬起头,看着郑书宴,眼中满是关切:

“朝堂之事,凶险万分,你在朝中,既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又要多加小心,莫要让我和孩子担心。”

郑书宴握住她的手,郑重地点点头:“夫人放心,我定不会让你们母女受半点委屈。”

就在这时,郑吣意突然哭闹起来,宋谨娴连忙将她抱起,轻声哼唱着摇篮曲。

郑书宴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满是幸福与坚定。

暗暗发誓,无论朝堂之上有多少风雨,都要守护好这个家,让宋谨娴和郑吣意,一生平安喜乐。

(三年后)

郑吣意三岁生辰刚过,公主府内的热闹劲儿还未完全消散,可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愈发压抑沉重。

皇帝宋伪预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神智恍惚,上朝的日子也屈指可数。

李贵妃所出的二皇子,平日里深得宋伪预重用,在朝堂上的气焰也越发嚣张。

而宋谨娴的兄长,大皇子宋眠,虽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势力,但相较于李贵妃背后的李氏一族,在人手和兵马方面仍稍显逊色。

一个傍晚,天色渐暗,宋眠匆匆赶到公主府。

见到宋谨娴,他眉头紧锁,神色焦急:“妹妹,如今父皇身体每况愈下,太子之位却迟迟未决。”

“按道理,这太子之位应属我,可二皇子那边,有李贵妃和李氏一族撑腰,变数太大。”

“眼下我缺人手,你和妹夫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宋谨娴心中一紧,她本想与郑书宴在适当的时候远赴西北,远离这朝堂纷争,过平淡安稳的日子。

但看着宋眠焦急的模样,念及兄妹之情,她犹豫片刻后,还是点了点头:“哥哥,我帮你。”

此后,他们便开始暗中谋划。

宋眠表面上对太子之位毫不在意,时常前往宋伪预的寝宫,在病榻前悉心照料,尽为人子的孝道,只字不提太子之事。

而二皇子却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愈发张狂,行事肆无忌惮,全然不知危险正在悄然逼近。

宋眠在暗中积极拉拢人心,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手段,逐渐赢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一日深夜,宋眠正在家中熟睡,下人突然匆匆来报:“宫里来人了,圣上急召大皇子进宫!”宋眠立刻起身,披上衣服,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

来到宋伪预的寝宫,只见宋伪预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已然是油尽灯枯之态。

但他仍强撑着坐起,挥手让周围的侍从退下,示意宋眠靠近:“皇儿,你过来。”

“别看朕平日里妃嫔众多,可在朕心里,只有你母亲,她懂朕、敬朕、爱朕,其他人不过是为了权势依附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