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说着,她将一个精巧的竹筒递到永璋手中,那竹筒上还刻着几枝简约的竹纹,透着几分雅致。这薄荷茶,是她晨起亲手所泡,只为让三阿哥在炎炎夏日能有一丝清凉慰藉,于课业中保持清醒头脑。

为了泡这壶茶,她天不亮就起身,精心挑选鲜嫩的薄荷叶,洗净后用山间泉水煮沸,又晾凉至适宜温度,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尽显用心。

永璋接过竹筒,入手清凉,他晃了晃,听到里面茶水晃动的声响,笑嘻嘻地说:“多谢嬿婉姐姐,您总是想得这般周全。”

此时,宫门前的石狮在晨光中愈发显得威风凛凛,它们蹲踞于此,仿若守护着钟粹宫的安宁。

石狮身上的纹理,因岁月打磨而愈发清晰,鬃毛仿若随风飘动,栩栩如生。

一旁的宫墙之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闪烁着几滴清晨的露珠,仿若细碎的珍珠,与这古老的宫墙相映成趣,为这庄重之地添了一抹生机。

魏嬿婉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这宫墙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就如同她在这宫中的坚守,虽艰难,却也有着自己的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辰也不早了,三阿哥,咱们走吧,莫要误了进学的时辰。”魏嬿婉抬眸看了看天色,拉起永璋的小手,稳步向宫门外走去。

她的步伐不疾不徐,既照顾到永璋的小短腿,又保持着宫廷行走应有的仪态,每一步都稳稳当当,尽显端庄。

一路上,她轻声与永璋说着话,提醒他今日师傅可能会讲到的重点,还时不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得永璋咯咯直笑,原本因早起而有些沉闷的氛围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宫道两旁,花坛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

牡丹雍容华贵,花瓣层层叠叠,仿若天边的云霞;芍药娇艳欲滴,粉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若娇羞的少女;还有那淡雅的茉莉,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仿若能驱散这夏日的暑气。

花丛间,蝴蝶翩跹起舞,它们或是成双成对地嬉戏追逐,或是独自在花间穿梭,轻盈的身姿灵动而优美,为这清晨的紫禁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永璋的目光被这些美景吸引,脚步不禁慢了下来,他指着一朵盛开的牡丹,好奇地问道:“嬿婉姐姐,这花儿为何开得这般好看?”

魏嬿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微笑着解释道:“这是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古人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其尊贵。它不仅模样娇艳,还寓意着富贵吉祥呢。三阿哥您瞧,这宫中多有栽种,亦祈愿我大清国运昌盛,皇家富贵绵延。”

她娓娓道来,言语间满是对花卉知识的了解,既解答了永璋的疑惑,又适时地融入了对皇家的祝福,尽显侍读的才情与智慧。

永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满是惊叹,又跟着魏嬿婉快步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上书房外。

上书房的建筑恢宏大气,朱漆大门敞开着,透出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门前,已有几位皇子和伴读的孩童等候,他们身着各色服饰,见到永璋到来,纷纷行礼问好。

魏嬿婉微微屈膝,向众人还礼后,蹲下身子,再次为永璋整理了一下衣衫,语重心长地说:“三阿哥,进了这上书房,便要心无旁骛,好好学习圣人之道。若有不懂之处,多向师傅请教,莫要害羞。”

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直视着永璋的眼睛,确保他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叮嘱。看着三阿哥走进上书房的背影,魏嬿婉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今日能学有所成,不受外界干扰。

转身离开上书房,魏嬿婉沿着来时的宫道返回钟粹宫。

一路上,她脚步略显沉重,心中默默祈祷着永璋在上书房能一切顺遂。身为侍读,不能时刻伴随左右督促课业,她难免有些忧心,可又深知这是皇子成长必经之路。

回到钟粹宫,魏嬿婉并未闲着。她先是来到正殿,指挥着宫女们打扫殿内卫生,擦拭桌椅、香炉等物。殿内光线透过雕花门窗,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斑驳的图案。

魏嬿婉看着这些光影,思绪仿若飘远,她想起自己初入宫时的懵懂与艰辛,如今能照顾三阿哥,为他操作这些琐事,虽忙碌却也满心欣慰。

“你们动作都麻利些,莫要留下灰尘。”

魏嬿婉轻声叮嘱着宫女们,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她拿起一块抹布,亲自擦拭着一尊精美的香炉,那香炉造型典雅,炉身雕刻着繁复的花纹,虽未燃香,却仿若能闻到那袅袅青烟的淡雅香气,让人的思绪仿若飘向远方,沉浸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

这香炉是钟粹宫的旧物,承载着往昔岁月,擦拭它,仿佛是在擦拭历史,魏嬿婉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这份沉淀。在擦拭的过程中,她不禁想起曾经在这香炉前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或欢笑、或忧愁的过往,如同这香炉上的花纹,虽历经岁月,却依然清晰可辨。

午后,骄阳似火,钟粹宫的花园里,绿树成荫,仿若一片清凉的绿洲。

魏嬿婉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手中拿着一本《女则》,静静地阅读着。池塘里,荷花盛开,粉色的花瓣娇艳欲滴,白色的荷花洁白无瑕,仿若仙子下凡,亭亭玉立。荷叶田田,挨挨挤挤,仿若一把把绿色的雨伞,为鱼儿撑起了一片清凉的蓝天。

偶尔有蜻蜓飞来,停歇在荷叶上,或是在荷花间穿梭飞舞,为这夏日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魏嬿婉的目光偶尔从书页上移开,望向池塘中的荷花,心中感慨,这荷花身处淤泥却不染,仿若这宫中之人,应守得住本心,不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

她以荷花自比,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虽身份低微却力求洁身自好,做好三阿哥的侍读,寻得一丝生存的光亮。

此时,花园里静谧异常,只有偶尔传来的蝉鸣声打破这份宁静。魏嬿婉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都如同这夏日的清泉,滋润着她的心田。

她深知在这宫中,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三阿哥提供更优质的教导。

小主,

同时,她也从书中汲取力量,告诫自己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不被这复杂的宫廷环境所侵蚀。

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金纱,轻柔地洒在紫禁城的各个角落。

钟粹宫的宫门前,魏嬿婉早早地等候在那里,目光时不时地望向宫道的尽头,期盼着三阿哥永璋的归来。

她身着一袭月白色宫装,在余晖的映照下,仿若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芒,显得愈发温婉动人。

终于,远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是永璋。他背着行囊,迈着略显疲惫的身步走来,见到魏嬿婉,眼中顿时一亮,加快了脚步。

“嬿婉姐姐!”永璋跑到魏嬿婉跟前,兴奋地喊道。

魏嬿婉连忙迎上去,蹲下身子,一把抱住永璋,关切地问道:“三阿哥,今日在上书房可还顺利?累不累?”

永璋挣脱魏嬀婉的怀抱,站直身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姐姐,今日我可学了不少东西呢!师傅讲了《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现在懂了,学习新知识后时常温习,真的会很快乐。”

说着,他晃了晃脑袋,仿若在回味着课堂上的知识。

魏嬀婉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三阿哥如此聪慧,能领悟圣人之言,实乃幸事。那您今日可还有别的趣事?”

永璋挠挠头,想了想,说道:“今日课间,皇阿玛路过上书房,还进来瞧了瞧我们。皇阿玛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答对了,皇阿玛夸我有进步呢!”

说到这儿,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骄傲。

魏嬿婉听闻,心中亦是一喜,她拉着永璋的手,边走边说:“这可太好了,三阿哥您日后定要更加努力,不负皇阿玛的期许。走,咱们回宫里,姐姐给您准备了您最爱吃的点心。”

两人携手走进钟粹宫,宫道两旁的宫灯已陆续点亮,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摇曳,仿若在欢迎他们的归来。进入正殿,魏嬀婉让永璋坐在桌前,自己则转身去端点心。不一会儿,她端着一盘精致的点心走来,点心的模样小巧玲珑,有梅花状、月牙状等,色泽诱人,散发着阵阵香甜的气息。

“三阿哥,快尝尝,这是今日新做的点心,用了新鲜的食材,您读书辛苦,将其切成薄片,再用蜂蜜和新鲜的水果熬制成果酱,夹在其中,口感丰富,甜而不腻。

“三阿哥,快尝尝,这是今日新做的点心,用了新鲜的食材,您读书辛苦,多吃些补补身子。”魏嬿婉将点心放在永璋面前,轻声说道。

永璋拿起一块梅花状的点心,放入口中,瞬间,甜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满足地闭上眼睛,咀嚼了几下,咽下后说道:“姐姐,这点心真好吃,您也吃一块。”说着,她拿起一块递给魏嬿婉。

魏嬿婉笑着推辞道:“姐姐不饿,三阿哥您多吃些。”但在永璋的坚持下,她还是接过点心,轻轻咬了一口,眼中满是笑意。

此时,正殿内的烛光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动,仿若一场无声的舞蹈。魏嬿婉看着永璋吃得开心,心中满是温暖。她想起那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她虽身处宫廷,却能将这份关爱给予三阿哥,也算慰藉了自己的心灵。

永璋吃了几块点心后,放下手中的食物,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画册,递给魏嬿婉:“姐姐,这是我今日在上书房画的画,师傅说我画得还不错,您看看。”

魏嬿婉接过画册,轻轻翻开,只见画册上画着一幅夏日荷塘图,荷花、荷叶、鱼儿栩栩如生,虽然笔触略显稚嫩,但却充满了童趣。她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惊喜:“三阿哥,您这画可真棒,仿若将这宫中的荷塘搬到了纸上。您看这荷花,娇艳欲滴,这鱼儿,活灵活现,日后定能画得越来越好。”

永璋受到夸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姐姐,我以后还会画更多好看的画给您。”

魏嬿婉将画册放在一旁,拉着永璋的手,说道:“三阿哥,天色不早了,您今日也累了,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进学,养足精神。”

永璋乖巧地点点头,站起身来,跟着魏嬿婉走向寝殿。寝殿内,床铺早已铺好,锦衾叠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魏嬿婉为永璋宽衣解带,让他躺到床上,又为他盖上被子,轻声说道:“三阿哥,睡吧,做个好梦。”

永璋闭上眼睛,不一会儿,便使他躺到床上,又为他盖上被子,轻声说道:“三阿哥,睡吧,做个好梦。”

永璋闭上眼睛,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魏嬿婉坐在床边,看着永璋安静的睡脸,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日,从清晨的忙碌到日暮的温馨,虽平淡却也充满了生活的滋味。她知道,在这宫廷之中,唯有守护好三阿哥,让他茁壮成长,自己才有立足之地,也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中寻得一丝温暖与安宁。

窗外,夜色渐深,钟粹宫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仿若在为这宁静的夜晚奏响乐章。

小主,

魏嬀婉轻轻起身,吹灭蜡烛,走出寝室,她还要去安排明日的事务,为三阿哥的成长之路继续添砖加瓦。她想着明日要给三阿哥准备的衣物、文具,还要和小厨房商量着给他做些营养丰富的膳食,确保他有充足的精力学习。

同时,她也要继续督促自己研读典籍,以便能更好地解答三阿哥的问题。在这寂静的夜里,魏嬿婉的脚步坚定而沉稳。

一日,弘历来到钟粹宫看望纯妃。

纯妃接到消息,早早地便打扮准备迎接。

此时的魏嬿婉又怎会知道弘历要来钟粹宫,仍旧在殿外修剪花草。

紫禁城的夏日,骄阳似火,炽热的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朱红的宫墙烤得发烫,仿佛轻轻一触便能灼伤指尖。

宫墙根处,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在这热浪的侵袭下顽强地挺立着,花瓣被晒得有些蔫软,失去了清晨时分的娇艳与水灵,却依然透着股倔强的劲儿,努力向着天空伸展,似乎在诉说着对生的渴望。

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一声接着一声,仿若不知疲倦的乐师奏响着冗长的乐章,为这闷热的夏日添上了一抹喧嚣与躁动。

钟粹宫的宫门前,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蹲守着,它们身姿矫健,肌肉线条在日光下若隐若现,仿若被赋予了生命。

石狮的鬃毛仿若被阳光点燃,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根毛发都仿佛在跳跃、在舞动,见证着每日进出宫门的形形色色之人,守护着这座宫殿的威严与庄重。

此时,弘历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常服,衣料上乘,触手生温,上面用金线绣着龙纹,龙鳞一片片栩栩如生,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次摆动身姿,那龙纹都似要腾空而起,彰显着他尊贵无比的身份。

他头戴一顶黑色的缎面帽子,帽顶镶嵌着一颗硕大的红宝石,那宝石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愈发衬得他气宇轩昂,宛如天人下凡。

身后跟着几个太监,他们身形瘦小,步伐却极为沉稳,统一穿着深蓝色的太监服,低着头,跟随着弘历的脚步,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行人步伐沉稳地朝着钟粹宫走来,阳光洒在弘历身上,勾勒出他挺拔如松的身形,他面容英俊,剑眉星目,眼眸深邃如海,幽深得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又透着几分皇家的威严与从容,只需轻轻一眼,便能让人心生敬畏。

踏入钟粹宫,院内仿若另一个世界,静谧清幽,与宫外的燥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几棵高大的槐树舒展着繁茂的枝叶,枝叶相互交织、重叠,仿若一张天然的绿色巨网,投下一片片清凉的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