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锦泽开的工资高,工人们很有干劲,建造进程很快。
陈蜜蜜给尉锦泽的钱还有贷款都被他用来买建筑材料和设备、给工人支付工资,身上的兜很快就被掏空了。
杨红兵和李二涛都知道尉锦泽的难处,没要尉锦泽给他们开的工资,只一心盯着进度。
力求尽快竣工,早点看到收益。
京市许多大老板看到突然冒出来的尉锦泽,都当看个笑话。
三环那块蛋糕真不是他能吞下的,听说光买地皮就背了不少债务,后面能不能支付工人的工资都是一回事了
纯纯的吃力不讨好,早晚跑路,最后他们还能便宜接手,不能再好了。
加油干吧!以后他们心情好接手时可以给他个辛苦费。
听说是乡下来的,难怪没见识,还是太自大了。
最后他会发现白忙活一场,他的能力撑不起他的野心,他的胆量也支持不了他的梦想。
果然,三环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才只开发第一栋半途尉锦泽的资金流就断了。
他在外面停留的时间更长了,几乎不着家,都是四处奔走拉赞助,找资金。
但是没有老板看好三环这片区域的发展,纷纷摇头拒绝了。
尉锦泽只好到处去跑贷款,但是他自己身上都还有好几千万的债务,根本没有银行愿意给他贷款。
肩膀上压着沉重的担子,尉锦泽找丁兆宣给他组了个局,带着李二涛和各个老板应酬聊投资的事。
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清楚的了解这是一个人情社会。
饭局和应酬用得好了是助力他的施工进程发展腾飞的机会,吃的是饭,其实谈的是生意。
实际上很多生意,大的订单就是在这谈笑风生间达成的。
当大家举杯的时候,他们庆祝的不是这顿饭,而是彼此更深入的信任、更深度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