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师傅,已经四个月有余了。”
“不错,你在单一的写景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可以说已经摸到门槛了。但是许多写景的诗并不单单是写景,更多的是要借景抒情。你可读过杜工部的两首绝句?”
这话题跨度有点大。虽不知道师傅是何用意,段书瑞还是规规矩矩的答道:“弟子读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陈伯捋了捋胡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景,描写了春日的风光。后两句却笔锋一转,改为抒情。你可知杜工部在写后两句时,是怀着何种心情啊?”
要想透彻的了解、剖析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杜甫正客居于四川,人在异乡,总会生出对家乡的思念。“今春”虽好,但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春天就要归去了,那么我何时能归去呢?杜甫以叙景而寄托乡思,言已尽而意无穷,让人感叹不已。
段书瑞回答道:“杜工部出身于河南道,但写诗之时已经携家眷漂泊到成都,并在友人的帮助下修建了一座草堂。此时杜工部欣赏着春日的美景,心中一定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吧。”
陈伯赞赏的看着他:“是的。即使春日无限好,但在杜工部眼里,也是稍纵即逝的。他表面上是在写景,实则是在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修竹,你何不也试着写一首寄托思乡之情的诗歌呢?”
段书瑞没有答话。他在父亲的家乡出生,父母离婚后搬家到外祖父母居住的城市。仔细想来,他的家乡应该是父母离婚后他和母亲常住的这个城市吧。也只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才让他感觉到归属感。
“就这么决定了。你写一首思乡诗,五日后交给我。”陈伯看了他一眼,“你可以想想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景致,有哪些名胜古迹。”
崔景信暗自窃喜,还好师傅没让他也教一篇诗歌。然而,还没等他得瑟完,陈伯就面无表情的说道:“景信,你也别闲着。五日后你也得给我交一篇上来。”
崔景信:“……”
这打脸来的真快,真是让人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