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滴灌系统2

“我本身就是从事农业研究的,只是前面两三年都是沿海区域,这次过来探亲看到宁省的用水情况。

理论上,植物生长的水分主要是从根部吸取的,叶面会蒸发水分,滴灌过程中,可以缓慢指定给植物根部浇水。

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会比直接浇水或者喷灌高很多,比较适合宁省这样缺水的地方。”

“您一直跟大家强调,目前这个滴灌系统是简易版,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您方便简要介绍下哪些部分还可以改进吗?”

“第一,就大针管这个注水装置,自来水供应稳定以后是可以直接连水龙头的。

第二,我们目前是按照面积和农作物数量,指定每垄地灌溉一桶或半桶水,而后面怎么根据种植面积,达到从时间上或者用水量上自动化计算水量。

第三,上述问题解决以后,是否有自动化机械装置,能定时定量自动灌溉。

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黎同志,您这么直白大方地说出来,不担心其他人比你先研究出来吗?”

“一开始我和父亲做这个滴灌系统,纯粹是想改进我弟弟和他战友们在这边的用水条件,不带任何名利企图。

如果滴灌系统能推广,得到改进,受益的是大西北缺水严重的地区,何乐而不为呢?

但有一点,这项技术,我希望研究者的首要目的是为民惠民,成本必须尽量控制,成果需要落地到农村,必须保证西北地区的农村镇街都愿意用、也能用会用。”

肖记者又问了几个问题,正打算说结束语,结束今天的采访,黎念楠发话。

“肖记者,这篇文章我希望至少在两周以后才刊登出来,两周以后,希望你能再过来军营一次,给滴灌浇水的农作物再拍一张照片。

到时侯把今天的照片和两周以后的照片对比放上,我们的大合照什么的可以少放甚至不放。

确认农作物都能正常生长,滴灌系统是有效的 ,并且可以罗列一两组对比数据,例如灌溉用水量、灌溉频率等等。

这两周的数据我会让我弟弟记录下来,到时候告诉你。”

“可以的,我明白黎同志的意思了,两周后我再过来联系黎念槿同志。到时定稿的文章,需要寄过去津市给您看吗?”

“不用了,给阿槿看就行,报纸出来以后能麻烦你订购10份转交给阿槿吗?我们在津市,不一定能买到西北军报。”

“没问题,到时我直接申请10份样报,发给513部队的份额,直接加上这10份。”

“可以的,麻烦你了。”

至此,滴灌系统的考察这一天才算是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