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侃侃而谈,李晋也坐不住了,急忙跑到大队部开会商量这事儿。
要说李家坡,现在各项事业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他们已经发现了潜在的困境,那就是土地面积直接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听李晋这么一说,大家立马拍板赞成,“不管种不种,先把盐碱地落在咱们大队的账面上是对的!”
王振波甚至举一反三,“县砖窑厂占的也是咱们村的地,虽说当时给了钱,可并不多。我是这么想的,砖窑厂挖出的两个大坑,咱们能不能要回来呢?哪怕再给砖窑厂点钱也行!”
大坑在以前是没用的,可现在,养鱼养虾,少了坑塘可不行!
制定好方针政策,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要办成这事儿,上面要同意,下面也要没意见才行。
所以,他们双管齐下。
李晋带人去和观鱼台大队协商,李向东去走刘东来路线。
不过两个对砖窑厂没用的大坑,有刘东来的面子在,况且还能收入几百块钱,县砖窑厂肯快就点头了。
至于盐碱地,公社和县里更是没意见,只要你们能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交上公粮就行!
李晋没想到问题出在了观鱼台大队上。
他本来以为的是,两个大队打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把这几百亩需要交公粮的烫手山芋甩出去吗?
他现在主动说要把盐碱地要过来,观鱼台大队得乐呵呵,敲锣打鼓的把地送给他!
谁知道,他过去把想法一说,观鱼台大队马大队长一脸高深莫测。
“老弟,这盐碱地虽说不长东西,可它毕竟是地啊!咱老百姓有句老话是咋说的?”
“肥薄是地,好赖是儿啊!”
“咱老农民靠啥呢,不就是靠土里刨食讨生活嘛!”
李晋本来兴冲冲的,结果兜头被马金福浇了一盆凉水。
他冷静下来,细一咂摸马金福话里的意思就笑了,他不是不想把盐碱地脱手,他只是想要点好处罢了。
“金福大哥,咱们哥俩儿处了这么多年,我是拿你当亲哥哥待的。咱们不用绕着弯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