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棚里走出一名身穿麻衣的少年。
正是李勉口中的幺叔。
“公子,目前够的,不过,一个月后等河水降低,到时取水很难。”
从四月开始,关中雨水便日渐减少,导致河水水位下降。
李勉望着河面,再看一眼稻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之前栽的时候,就感觉忘了什么东西。
幺叔的话,提醒了李勉。
现在他知道了,他忘了引水用的水车。
想到这,李勉随口与幺叔聊了几句,便低头往回走,且越走越快。
回家后,李勉立马找到二子。
“二子,把庄上木匠都给我叫来,我有物件要他们去做。”
二子应了一声,出府叫人去了。
不一会儿,三名木匠被二子带着,来到李府前院。
“见过公子。不知公子唤我等来,有何物要制?”当先的刘老倌,躬身问道。
刘老倌身后两人,是他儿子,还有侄子。
古代匠户多为家族传承,老一辈做什么,后辈便做什么行业。
像刘老倌家,便是世代为木匠。
李勉把手中纸,递进刘老倌手上。
“刘老,看下图纸,需要多久能做出来?”
刘老倌小心翼翼地接过图纸。
低头查看起来。
看了会儿,刘老倌用自己二十年来积累下的经验,逐渐理清结构,已有初步想法,但对于用途,他猜不出来。
“公子,此为何物?”
“此物叫水车,作用是可以从低处,取水送至高处,灌溉农田。”
这是水车?
刘老倌看向图纸,图纸上那圆柱形的斗子,确实有些像装水用的工具。
刘老倌抬起头,回答道:“公子,制出图纸上的物件,约莫需要三日,才可完成。”
“不行,太久了,只给你两天时间,后天一早我要看到成品。”
李勉不只想打造一具,而是很多具。
三天时间太长,必须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