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一时兴起,拿起鹅毛笔,便没放下,接连在写。随着写的字,越来越多,确实线条好上了不少。
他还发现,相比现在大家在用的毛笔,鹅毛笔在速记上,要更胜一筹。
比草书更方便记录。
孔颖达到底年过五十,体力大不如年轻时。
写了两炷香,坚持不住,停下了书写。
要再不停,李勉放在办公室里的纸,都要被写完。
不过,那一笔一划的方正字体,也让李勉叹为观止。相比之下,李勉的字,不忍目睹的差。
李勉出声招呼孔颖达喝茶。
尝试过水泡茶后的孔颖达,瞬间爱上了。
“这是你自己炒制的茶叶泡的?不错,相比煮茶更雅淡,好东西。”
李勉只当没听见,自顾自整理着桌面。
对李勉的行为,孔颖达笑笑,没有拆穿。
“言归正传。李勉,老夫今天来,只为一件事,请你答应。”
“什么事,祭酒但说无妨。”
李勉好奇的看着孔颖达。
“你编写的三字经,我准备推广到整个大唐,希望你能允准。”孔颖达郑重地说道。
“可以。”李勉淡笑道。
从抄录出三字经开始,李勉想的就是推广出去,如今孔颖达自己提出,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谢谢。老夫为大唐所有学童,谢过侯爷。”
退后三步,孔颖达九下度鞠躬。
李勉被吓得跳到一边,不敢受礼。
如果三字经是他写的,这礼受了就受了,是应该。但问题不是,如果受了,李勉心中有愧。
孔颖达不懂啊,见李勉如此,心中不禁对李勉所作所为,心生佩服。
名利二字动人心,世人重名利者,不知凡几。
三字经一经传出,足以让李勉在大唐,声名鹊起,一举成名。
可李勉拒了,不接受。
可见李勉素养,以及高尚的情操。
君子有德,方为大家。
经此一事,李勉在孔颖达眼里,足以称大家。
事已办妥,孔颖达提出告辞。
学堂门口,李勉躬身目送孔颖达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