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头看了一眼小儿子赵石头,微微点头,知道小儿子面上憨厚,心思却灵活,十岁就跟着下田干活,这次分家会让他吃点亏。
他和老婆子都老了,不得不为自己多盘算点,想到这,赵老头长叹了一口气。
饭桌上,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家常话,可眼神交汇时,却有着别样的情绪在流转。
赵大石看着两个弟弟,说道:“不管咋样,咱们都是一家人,分家了也不能生分。”
众人纷纷点头,可各自的心思却如同桌下暗流涌动的潮水。
这顿晚饭,吃得格外漫长,每个人都在这最后的团聚时刻,藏着小心思,却又努力维护着表面的和气,不知道分家后的日子,会将他们带向何方。
吃完饭后,大家又坐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老宅里弥漫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气氛。
赵老头和冯婆子回到房里,屋内有些昏暗,只有从窗户透进来的几缕光线。
冯婆子从陶罐里拿出银子和铜钱,放在桌上,那为数不多的财物在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寒酸。
冯婆子眉头紧锁,看着这些钱,又看向赵老头:“老头子,明天分家你打算咋分?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这么点东西,可不好分呐。”
赵老头吧嗒了一下烟袋,缓缓说道:“我心里早盘算好了。”
咱有五亩水田,四亩旱地,按村里的规矩,咱们跟着老大。
老大,大石分三亩水田,两亩旱地。二石和三石一人一亩水田,一亩旱地。
家畜就不分了,一家再给1两银子,让他们自己去置备锅碗瓢盆。
家里还有稻子一千多斤,麦子一千一百斤,玉米一千七百斤,糙米二千二百斤,咱们给老二、老三各分五十斤稻子,五十斤小麦,一百斤糙米,另外把二千斤红薯留着,就不分了。
冯婆子一听就急了:“老头子,你这样分是不是对老二、老三太狠了?这么点东西,他们咋活呀!”
赵老头皱着眉头,磕了磕烟袋锅:“老婆子,你要记住,咱们以后是跟着老大。”
咱大儿子赵大石多孝顺听话呐,让干啥就干啥,从来没有二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儿媳妇菊花,又是我们花了5两银子,买来的童养媳,对咱们也是言听计从,跟着老大,以后还是咱们当家,说了算。
给老大多分点,咱们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
冯婆子还是不甘心:“可老二、老三也是咱们的亲儿子啊!二儿子虽说心直口快,有点滑头,但人也勤快孝顺,也没做过啥坏事。”
二儿媳王大丫是咱一个村的,王家是穷了点,可那孩子也没少帮家里干活,是个能干麻利的人。
赵老头哼了一声:“你可别忘了,二儿媳娘家穷,以后少不得要贴补,要是分多了给老二,咱家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冯婆子叹了口气,又说道:“那老三呢?三儿子面上憨厚,可打从小心思就灵活,主意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