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罗琼花的传承
在炉灯村,罗琼花是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社区工作者,她的身影在村子里穿梭,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我有幸与她相遇,并请她分享社区在近年来如何保护和传承炉灯村的文化遗产。
罗琼花坐在村文化中心的石阶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她坚定的眼神。她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炉灯村的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这是我们村子的宝贵财富。”罗琼花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近年来,我们社区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她指着村文化中心的一面墙,上面挂着一张张老照片,照片中记录了炉灯村从古至今的变迁。“这些照片是我们社区收集的,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炉灯村。”
我好奇地问:“那么,社区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呢?”
罗琼花微笑着回答:“首先,我们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修复村里的古建筑,比如那些古老的民居和炼铜炉遗址,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我们还对村里的古树进行了挂牌保护,确保它们的安全。”
她继续说道:“其次,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培训班,比如木雕、竹编和陶瓷制作,让村民们有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我们还组织了传统节日庆典,如农历七月十五的灯火仪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参与其中。”
我听得津津有味,罗琼花接着说:“此外,我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建立村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向外界宣传炉灯村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炉灯村,了解我们的文化。”
我问道:“这些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罗琼花沉思片刻,然后说:“当然有。最大的困难是年轻人的流失。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村子去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这导致了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挑战。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子,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她指着村文化中心的一间教室,里面正在进行着一场木雕培训班。“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培训,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看着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罗琼花继续说:“我们还与学校合作,将炉灯村的历史文化纳入课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罗琼花的讲述让我对炉灯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她不仅是一位社区工作者,更是一位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她的努力下,炉灯村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这个古老的村庄,也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6
炉灯村民小组
在炉灯村的深处,有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组,这里就是炉灯村民小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入了这个宁静的小组,希望能够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是如何适应2018年的易地扶贫搬迁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进入小组,我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十分宜人。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在小组的村委会,我见到了组长李大伯。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开始向我介绍小组的情况。
“小兄弟,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你聊聊我们小组的故事。”李大伯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告诉我,2018年,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小组所在的地区被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范围。这对于村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时候,大家都挺担心的。毕竟,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李大伯回忆道。
然而,面对困难,村民们并没有退缩。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小组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了搬迁前的培训,学习新的生活技能,为搬迁后的生活做好准备。”李大伯说。
在搬迁过程中,村民们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搬迁。虽然离开了熟悉的土地,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搬迁后,我们在新家重建了炉灯村民小组,虽然环境变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李大伯指着新建的房屋和农田说。
我参观了村民们的家,发现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家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也很努力。”村民张大妈告诉我。
在小组的农田里,我看到了村民们正在忙碌地劳作。他们有的在种植蔬菜,有的在收割庄稼,一片繁忙的景象。
“虽然搬迁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李大伯说,“我们小组的农田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耕作,这样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传承我们的农耕文化。”
在炉灯村民小组,我还了解到了村民们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他们种植的茶叶、养殖的土鸡,都成为了当地的知名品牌。
“我们小组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李大伯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产业,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
离开炉灯村民小组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个小组的村民们,在面对搬迁的挑战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不仅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还积极发展产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炉灯村民小组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奋斗和传承的力量。
7
四棵树村民小组
在炉灯村的另一端,我来到了一个被群山环抱、风景如画的地方——四棵树村民小组。这个村庄因其村中央生长着四棵参天大树而得名,这些大树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岁月,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精神支柱。
当我踏入四棵树村民小组时,我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
四棵树村民小组的村民们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村民们告诉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他们的记忆。
“这四棵树是我们村子的灵魂,它们见证了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开疆拓土,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村长老李指着那四棵大树,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我围绕着四棵树走了一圈,发现它们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树皮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村民们说,这些树不仅是村庄的标志,更是他们团结和力量的象征。
然而,美好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四棵树村民小组也被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名单。这个消息对于村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时候,大家都很难过,毕竟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老李回忆道。
但村民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垮。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搬迁前的准备工作。他们积极学习新的生活技能,为搬迁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我们小组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了搬迁前的培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比如烹饪、家政服务等。”老李说。
在搬迁过程中,村民们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搬迁。他们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家园,来到了东川城区。
“虽然离开了熟悉的土地,但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老李说,“我们在新家重建了四棵树村民小组,虽然环境变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节日庆祝和农耕文化。”
在东川城区的新家,我看到了四棵树村民小组的村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他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孩子们在新的学校里学习,老人们也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村民王奶奶笑着说,“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开心,也感谢政府让我们有了新的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棵树村民小组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搬迁背后的艰辛与希望。这个村庄的变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村民们生活方式的转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四棵树,成为了这个村庄永恒的象征,见证着村民们勇敢面对挑战、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8
马路的记忆
我踏上了通往马路村民小组的小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马路村民小组,一个因路而得名的村庄,它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与炼铜业紧密相连的故事,以及马帮文化在当地的传承。
在村文化中心的石碑前,我停下了脚步,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石碑上记载了马路村民小组的历史渊源:“清朝初年,因民等地开矿炼铜,四川会东具岩坝等地供给炼铜用木炭,曾修马路供马帮过,村建于路旁,以路得名。”
我沿着石碑所指的方向走去,眼前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它见证了马帮的辛勤劳作和铜矿的繁荣。这条路,就是当年马帮运输木炭和铜矿的重要通道。
在村子里,我遇到了一位年长的村民,他名叫李老汉。李老汉告诉我,马帮文化在马路村民小组有着深厚的根基。他指着村子里的一座座古建筑说:“你看,这些房屋都是马帮时期留下的,它们见证了马帮的辉煌。”
李老汉继续讲述:“那时候,马帮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往返,运输着沉重的木炭和铜矿。村民们的生活也与马帮息息相关,他们为马帮提供食宿,也从中获得了生计。”
我问道:“那么,马帮文化是如何在你们这里传承下来的呢?”
李老汉微笑着回答:“我们通过讲述故事、举办马帮文化节和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马帮文化。比如,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马帮文化节,邀请村民们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