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子被拖走时,还不忘冲着顾长渊叫嚣:“顾长渊,你等着,这事儿没完!”顾长渊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并未理会。他知道,张公子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掀不起什么大浪。
“诸位,”顾长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适才的小插曲,还请大家见谅。我们继续……”
就在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上讲台,正是被保守派排挤已久的刘学究。他向顾长渊微微颔首,然后面向众人,声音虽然苍老,却中气十足:“老朽不才,想补充几点顾大人刚才的论述。”
刘学究博览群书,对古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他列举了几个古代教育变革成功的案例,详细分析了这些变革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并将其与顾长渊提出的新教育制度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佐证了顾长渊观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刘学究的出现,无疑为顾长渊的观点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力地驳斥了保守派的论调,也让那些摇摆不定的学子们更加坚定了支持改革的决心。
顾长渊感激地看了刘学究一眼,说道:“多谢刘老先生的指点,您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学究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顾大人过谦了,老朽只是尽绵薄之力而已。老朽相信,顾大人一定能够带领我朝的教育走向新的辉煌。”
顾长渊再次环视众人,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他将刘学究提供的案例融入自己的观点中,进一步阐述了新教育制度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的言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场每一位学子的心田。
就在辩论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书童悄悄地靠近顾长渊,手里紧紧攥着一卷泛黄的书卷……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犹豫着什么。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将书卷递给了顾长渊,低声说道:“顾大人,这是……”
李书童怯懦地将书卷递给顾长渊,低声道:“顾大人,这是…这是前朝一位改革派夫子留下的手札,或许对您有所帮助。”顾长渊接过书卷,快速翻阅了几页,眼神一亮。这手札中记载的正是前朝一位夫子尝试改革学府的案例,其中详细记录了改革的措施、遇到的阻力以及最终的成果,与他如今的处境竟有诸多相似之处。
顾长渊将这些资料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观点中,他以手札中记载的成功案例为例,有力地反驳了陈夫子关于“改革必将扰乱学府秩序”的论调。他指出,前朝的改革虽然也曾遇到阻力,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这证明改革并非不可行,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改革方案,并取得众人的支持。
陈夫子被顾长渊的论点步步紧逼,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原本准备的论据,在顾长渊的雄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的言辞开始变得慌乱,逻辑也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他试图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来混淆视听,却很快被顾长渊一一指出其中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