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形容,可登陆舰也并不是纯粹的非战斗单位,它们的火力往往非常可观。
话说按星际时代的军事指挥艺术,配属陆战队的登陆舰可是正儿八经在战场第一线的尖兵单位,
按‘主力舰→屏卫舰→一线接敌单位’这个战场层级来说,它是第三者,和星际战机/机甲是同一层次的战术单位,
若是太鱼腩,可没法在对抗烈度最高的区域里幸存。
故此,登陆舰也分‘人员运输登陆舰’与‘突击舰’两种类别,
能够迅速转移大批陆战队到地面、甚至还能顺带运输一批重型陆战机甲给他们的,自然是前者,
而林奇要购买的,则是运输能力一般,但却武装到牙齿,具备强大突防能力的后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突击舰其实是一种被设计出来完成‘星际时代版跳帮任务’的‘炮艇’,旨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集成尽可能多的武备、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优先保证‘足以抵抗/闪避行星要塞与近地轨道巡逻舰队火力’的防御力。
无论是突袭母舰还是突袭行星要塞,都得能冲得过拱卫后者的防御体系才是。
众所周知,在限定体积上限的情况下,‘超高速’与‘长续航’不可得兼。
可突击舰既然已经限定了‘攻击星球防御系统’与‘攻击敌方主力舰’的战术运用范围,那么长航程便可以舍弃了。
设计师通常会直接把动力系统的所有部分all in到机动与极速上,再在留出武器系统需求量的前提下,把剩下的能源全部分配给充能装甲或是护盾...
把移速叠满,把护甲拉爆,剩下的才是火力。
这是与正常的星际战舰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所幸由于体量不大,它们即使玩得再花,单价通常也是不如正规星舰高的。
在星域公开网络上,通过各大巨企订购一艘参数平衡的T3-T4级别主力舰,总价通常会在五百万到六百万不等。
要知道,这是走的正规得不能再正规的渠道,要向联邦政府缴纳全套的各种税费,还包含各类证件的办理费用(及‘润滑’费用)在内,这才会有如此夸张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