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大

老毛子首先研发出来的,老毛子当时非常重视,认为核潜艇是航母第一杀手,地效飞行器是航母第二杀手。 寄予厚望!

万兴邦认为老毛子没错,地效飞行器就是航母杀手,比核潜艇一点都不差。 但是。

老毛子期望没达成。

不是地效飞行器不行,是当时技术不行,投入资金也不够大,无法研发出高性能的地效飞行器。 万兴邦的地效飞行器技术,是系统奖励的。

是优化版本。

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第一架地效飞行器是老毛子在六六年研发出来的,现在还只是理论。

说不定还没立项!

老毛子六六年研发出来的第一台地效飞行器,里海怪物,开创了从零到一的奇迹,但没能从一到一百。 在第一台地效飞行器当中,有很多无效结构,而且占的比例相当高。

任何一台机器, 一旦无效结构多了,必然影响机器性能,要是不能优化,这台机器就会被淘汰。 老毛子研发出来的第一台地效飞行器,就是因为无效结构太多,导致体量非常大。

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大。

巨大的冲击力,非常考验地效飞行器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地效飞行器的寿命远低于理论预期。 同时。

海上时常有大雾。

地效飞行器的驾驶者,往往因为大物看不清海面实际情况,导致地效飞行器撞击巨浪损坏。 甚至有时候会撞上礁石。

老毛子也尝试多种方式改进,但地效飞行器体量庞大,对水面状况要求非常高。

只有海平面很平静的时候,才具备独有的优势, 一旦有浪,就会影响地效飞行器的整体性能。 不得不提升飞行高度。

飞行高度一旦提升,无效占比就会急剧增加。

飞行高度一旦超过十米,就算还能飞,成本也非常高,还有可能出意外。 再就是维护费用。

因为设计结构太复杂,维护难度非常高,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老毛子的财政状况不支持。

多种因素。

导致老毛子第一个研发出地效飞行器,想变成杀手锏,最后却只能放弃,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系统提供的优化设计,和老毛子的地下飞行器原理一样,但整体设计的差别非常、非常大。

万兴邦设计的龙兴一型地效飞行器,就算离开地面十米,无效占比也非常小。

地效飞行器的无效占比,指的就是飞行过程中,或者有浪,或者地形因素,导致无法发挥理论功能的比例。

地效飞行器无法发挥的功能,比理论功能,就是无效占比。 当然越接近百分百越好。

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百。

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和操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技术水平限制,分析环境限制,后期维护,以及飞行员的技术 水平。

能影响地效飞行器的因素很多,只要有一个因素出了意外,地效飞行器就会出意外。 无效占比越低,地效飞行器就越优秀。

… … … …

较低的无效占比,说明地效飞行器能在较长时间内正常运行,发挥理论设计上具备的功能。 相反。

无效占比很高,就说明技术上或者操作上有问题。 无法执行任务。

无法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