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新王历第三年 十二月下旬(仲夏)
将这里的敌人肃清之后,深渊他们发现,他们前方不远就是防守森严的据点。敌人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还有许多阻拦他们的工事。
允许他们进攻的入口只有一个,敌人就在那个位置布置大量阻拦他们的东西。加派重兵把守。不想要伤亡的深渊不想硬闯。
眼见把敌人挡在外面,这里的将领放下心,他一听说前面都已经被攻占,心里紧张的要命,就怕这帮敌人一窝蜂冲过来宰了他。于是他利用自己所能想到的,连夜进行安排。
派出一波人进行夜袭,大部队加强正面防御。好算是阻拦下他们的行动。领头的将领立刻派人:“把这里的状况立刻汇报给上面,让他们找人帮我们。”
之后将领又找来一匹快马,亲手写下一些认证,简单交代大致情况。把东西交到士兵手上,一拍马就把他送走了。
那个士兵一路走一路歇。终于在两天后来到可以交代的地方。
上级将信息一看,让士兵把情况全部告诉他,之后他就带着士兵去见国君那些人。
众人都在时,士兵当众汇报情况:“敌军就在夹谷口那里驻扎,他们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那里一旦被攻陷,这里就没有能阻挡他们的地方了。希望大王增兵救援。”
这里一个很年轻的臣子说:“大王,让我带人去守住那里。”
一个中年臣子说:“大王,那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地方,只有守住那里,我们才能进可攻,退可守,一旦那里失陷,那么我们就退无可退,一定要慎重考虑。”
另一个方脸的中年臣子说:“大王,我早说了要加强这里的防御,您要是早听就不会有今天的状况。要我说,就把我们能派去的人都派过去。要是守住了,我们的人还能一口气杀回去。”
国君:“都安静。你们的话我都听到,都说是要守。下来你们说说我们究竟该怎么守,都说那里重要,但要我看,那里能容下的人不多,把人全派过去也没多大效果。”
群臣沉默了,年轻臣子说:“我们人多,那就出去杀,仗着人多把他们杀怕。不要都窝在里面等他们来打我们。”
最年长的臣子:“胡闹!那么多人命你就这么用?这可是断送国本的做法,绝对不行!”
中年臣子:“我们这样,不把太多人堆在那里,只要那里的人够,就那样,要是出现死伤,我们就及时派人去。要是不需要,那剩下的人该干嘛干嘛。打打下手也可以。”
国君:“你们今天天好好说说这个事,现在既然都说要增兵,那就增,我就派他(年轻臣子)先带400人去。明天你们给我一个答复,这件事就这样决定。”说完退场。
群臣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不过话题的方向总是偏移,被最年长的臣子多次纠正后始终没有一个结果。最年老的臣子以年纪大为由不参与,剩下的人也拿不定主意。
一场无果的讨论持续一整天,他们都着急,但没有一个足够服众的好计划。各人坚持己见,没能达成一致。
第二天,国君召集群臣。
国君:“商量好没有。你们有什么办法?”
众人还没有先开口,就又有一个士兵喊叫着进来。
士兵行礼:“敌军近日让我军伤亡过半,紧急求援。为首的敌人身高高到我们的屋顶,手拿一把锤和一面盾,全身铁甲就像山一样打不动,还有他们的弓箭手非常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敌人弓箭射死的。”
众人惊讶。国君:“怎样已经过去了,你没看见?”
士兵:“我们将军说那些人还不够,我们的敌人多到能把我们前面的林子占满,派来增援的人根本不够。”
中年臣子:“那多少人算够?”
士兵:“大概要……两千。”
中年臣子:“两千!你知不知道这两千是多少人?”
方脸臣子叫住士兵:“你继续说刚才说的那个敌人,很高,铠甲很好,还有吗?”
士兵:“那个人简直太厉害,他站在我们面前就像一座山一样,我连一点光都晒不到,而且他能一只手就把人提起来。一锤子就能砸死我们一个人,而且我们还拿他没办法。根本打不过。”
这话令这些听者不太相信,更多的是震惊。如果真有那样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人?
国君:“两千人我们现在还真没有。所以这么多人的支援就别想了。”
士兵着急:“那我们怎么办?我们的人回来告诉我们,敌人的数量完全把那片林子占满,要是他们冲过来,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他们就算拿人命填我们都得输啊。”
国君心情激动:“他们真有这么多人?”
士兵:“千真万确。”
没人再说话。
怎么增员的问题一时间变成怎么增够员的问题。
中年臣子:“我们不如去找周围两个地方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