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捐十斤猪肉。”又有人紧接着响应。
此时,人群中有人提及,“刚才捐木炭的的小娘子开的那家铺子,好像叫孟记卤煮,等回头开业了我可得过去尝尝,真是良善人士啊。”
“我一直以为这商人都是重利,毫无操守,没想到还有这种女中豪杰,等开业了,我也要去尝尝。”
周围的商户们听到这些议论,其中有耳朵尖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我是郑记粮铺的,我愿意捐出1000斤米,用于城外的粥棚。”
“我是百盛当铺的,我愿意捐出一百两银子。”
一时间,不管众人是出于真心的同情,还是想趁机博取名声,亦或是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围观的众人纷纷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都准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灾民们度过这次难关。
有了百姓们的踊跃参加,汪衔准备的几个登记的人手就不够用了,当初沈青和进县学的之前,他曾见过一面,知道他学问不错,于是就临时抓了壮丁,让他过去登记。
汪衔这个县令竟被参与募捐的人群挤到了一边,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不远处的孟昭,他整了整衣冠,神色庄重地朝着孟昭行了个礼。
孟昭瞧见汪衔行礼,也微微弯腰回应,彼此心照不宣,她也没再多说什么,随后便带着人赶着骡车回了家。
一个时辰后,募捐处的事就被传到了春风楼的二楼厢房,正值年底,本就是诸事繁杂的时候,萧宥之平日里周旋于各种事务之间,已经许久没有来青石县了。
好不容易寻得片刻闲暇得以歇一歇,只见他身着一袭华服,身姿慵懒地躺在软榻之上,一只手随意地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则轻轻揉着太阳穴,听着下头陈小武的汇报,
“孟娘子说她的生意全靠县里的百姓捧场,现如今县里遇到难事,她理应要出一份力。”
萧宥之闭着眼睛,唇角勾起,“倒是会给自己扯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