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
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明白,要让这些人接受他的新历法,单凭理论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拿出实际的成果,让他们亲眼看到新历法的优势。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焦虑。
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吴学者身上。
吴学者一直沉默不语,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杨启心中一动,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没有继续争辩,而是话锋一转,语气诚恳地说道:“诸位大人我并非要强推新历法,而是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将新的天文观测成果与我朝传统的历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制定出一个更完善的历法。”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疑惑的氛围在朝堂上弥漫开来。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杨启为何突然改变了态度。
吴学者抬起头,他缓缓开口:“杨大人此言有理,我等的确可以共同探讨……”
“吴学者,”杨启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请求,“不知可否与我一同前往天文观测站,实地考察一番?”
吴学者略一沉吟,缓缓点了点头……
杨启巧妙地将新历法的概念融入到现有历法体系中,并提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进方案。
他不再强调全面推翻,而是主张逐步融合,先以预测特定农事时节为试点,例如预测来年春天第一场雨的到来,以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利用天文观测的数据,结合传统的经验,更精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并详细阐述了新方法带来的潜在收益,例如减少农业损失,提高粮食产量。
他充满激情和自信的演讲,逐渐打动了在场的学者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