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刘贵孚的介绍,那门火箭筒因为制造简单,基本每天都可以生产那么俩三具,同时可以每天可以生产20枚左右的炮弹,最困难的便是那门火箭炮了,足足十二个炮管,大概一周才能生产一门,同时生产60枚配套的炮弹。
于是,曾继文就让军工厂全力生产这两门武器,火箭筒争取尽量在四月前让每个团都装备上,至于火箭炮,一个火箭炮一轮齐射就相当于一个炮兵营一轮的攻击,曾继文只是让军工厂尽快生产,在日军夏季扫荡前能有多少就有多少。
王擢望着这门107mm的火箭炮,顿时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
“旅长,刘总工,你们看,既然12管可以,那么24管,36管甚至64管呢?”王擢颇为感兴趣的问道。
“而且107mm口径太大,把他缩小成90mm,甚至60mm那岂不是炮身更小了。”
曾继文听见王擢的话后,也不禁感叹不能小觑,王尔擢的话语让他想到了后世各种各样的多管火箭炮,北边还搞过132mm的火箭炮,甚至原时空还将其发扬光大,说是200公里,误差嘿嘿。
刘贵孚想了想道,“也不是不可以,缩小口径很容易,就是24甚至32管这些目前来说对咱们难度,咱们没有那么强硬度的钢材,架身的后座力支撑不起那么多管。”
“不过要是钢材硬度研究上来了,王参谋长你说的是完全可以的。”
刘贵孚解释道。不过这也为刘贵孚提供了这门火炮后续的一个发展途径,完全可以组织人手进行研究。
在见识完两款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曾继文一行人兴奋的离开了军工厂,等再过一个月,自己等人完全有能力粉碎日军即将到来的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