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不得行军帐篷那么保暖,也装不了那么多人,可如果稍微放大一点,睡四五个人没问题。
尖顶的帐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下大雪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防止积雪压塌顶部。
李四麟其实并不满意,太笨重了,光组装就得一二十分钟。
他不是工科生,但也见过很多,借着酒劲,和黄叔吹起了牛逼,顺手拿起那两根短一点的铁棍,
“这算个屁啊,黄叔,你说要是这铁棍中间能折叠,叠吧叠吧,兴许还能放进背包里,这玩意最多二三十斤,一个人就背得动!”
(我军是从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仿制外军帐篷,直到六十年代才开始自行研发的)
要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根本不可能,早在一战的时候,战车国就有类似的帐篷,不过是用帐篷杆支撑,帐篷钉固定的。
折叠帐篷也许不是李四麟第一个提出的,但眼下我军还真没有。
黄叔虽然也有些酒意,他本来想走的,但却没走,他好奇的问,
“这也太小了,有啥用啊!”
李四麟又犯老毛病,他酒量是大,可一斤下肚就容易吹牛逼,
“这个小啊,你放大一点,两米乘两米,多了不敢说,躺三四个人没问题吧。主要是方便,就算是两米乘两米的一个人也能拿得动。”
说真的,如果稍微挤一挤,两米乘两米的空间,躺下四个人真是没问题,甚至有时候五个人也能凑合。
有两顶,就足够一个班用了,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更是如此。
这种帐篷的防护能力现在看不出来,应该是比不了行军帐篷,可那玩意多沉啊。
如果将底面再缝上一层帆布,那可是能抵挡冬季边疆地面的积雪。
以我军的行动能力,一个人甚至可以带上两顶!这不算太费劲的事情。
黄叔并不是专业的军工人士,但他却察觉到这个帐篷在某些特定地区,或者说某些特定的行动中也许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小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黄叔随意的找了一张纸,在纸上将这个帐篷的大致样子画出来,毕竟他不是专家,准备找一些老朋友问问。
能用不就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