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人性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道德,往往不过是伪装的工具。许多打着道德旗号的人,其实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通过“道德绑架术”对他人施加影响。道德只是表面,背后的力量是利益的博弈。

操控人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精妙的便是“摄心术”。通过建立自己的话语框架,让他人进入你的逻辑,从而实现你的目的。道德的绑架、人性的操控、情感的左右,都是这些技术的延伸。尤其是当一个人深陷困境,或对财富怀有不切实际的渴望时,最容易被这些伎俩所操控。我们必须承认:人性之恶,恰恰是利润的源泉。

历史的智慧:权谋与治理之道

纵观历史,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从儒家、道家到法家,各有千秋。儒家提倡遵古,法家主张创新,道家则崇尚自然。

仔细想想,真正改变历史的,是商鞅为秦国推行的法家思想。

法家的三大法宝:法、术、势,让秦国迅速崛起,成为一统天下的强大帝国。

然而,法家虽然能够凭借其严刑峻法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帮助君主夺取天下,但要想实现国家的长久治理与稳定繁荣,单纯依靠法家思想却是远远不够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强大如秦朝,因其过度推行苛政,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终走向灭亡之路。

刘邦作为一代雄主,深刻地汲取了前朝失败的教训,他深知若要让自己所建立的大汉王朝得以长存于世,就必须探索出一种更为明智且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邦决定采用“外儒内法”的统治理念。

从表面上来看,汉朝大力倡导儒家学说,宣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并以此来安抚民心、缓和社会矛盾。通过推广儒家经典以及设立太学等教育机构,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素养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崇德尚文的风气。

但实际上,在国家的政治运作和行政管理方面,汉朝依旧沿袭并强化了法家的诸多手段。例如严格的法律制度、严密的官僚组织架构以及对权力的高度集中掌控等等。这些法家元素被巧妙地隐藏在了儒家思想的外衣之下,既保证了统治阶层对于政权的稳固把控,又避免了因过于明显的法家高压政策而引发民众的反感与抵触情绪。

小主,

正是由于刘邦及其后继者们成功实施了这种“明儒暗法”的策略,才使得汉朝在思想领域保持了相对的和谐统一,同时在实际政务处理中具备足够的效率和执行力。如此一来,汉朝不仅有效地化解了各种潜在危机,还为自身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础。

在这里提一下道家。

道家的智慧不可忽视。道家认为,世界上的资源有限,争来争去毫无意义。随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正是对法家严苛统治的一种缓冲。儒家与法家争斗不休,最终还得道家的“和稀泥”。才调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四个字:

道,法,术,器。

这四个字融合了儒道法三家的精髓。

把它悟透了,你一定不差。在教育孩子成就自己上也一定有助力。

为什么要插一段三家思想,就是想告诉你强大如国家都在不断调整。还有一点你想想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属性。

国家教育我们。我们教育孩子……

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意志。

所以再细化一下教育与人性的塑造

从人性出发,教育的本质是控制与引导。一个孩子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加以引导,他只会长成一匹野狼。可若教育过度,又可能将他培养成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在丛林社会中,软弱无能的人注定会被淘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忍。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将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把自己先培养成强者思维,然后再教育孩子。

一句话:

防守做到无懈可击,然后再图发展。

一个成功者的人,离不开“毒辣的手段”和“善良的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