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山才不关注这个,童扬是不是科学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科学。
童扬想了想,大抵有了方向:“如果说最重要的发明,大概算是潮汐引力,也就是人造引力。在做某一项发明时,我发现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天体间万有引力存在差异,因此做出过假设。”
“任何一个有自转的星体,在其核心都会存在一个聚变源,以聚变源为核心,在其周围会形成一个大范围向内的能量潮汐,一定程度上增强引力。尽管这个向内的力很弱,但对于天体束缚自身轻物质十分关键。”
“但是很可惜,一旦星体核心聚变源增强,陷入自转过快阶段,超过潮汐引力极限,类似空气的轻物质就会被甩离,然后全部被核心恒星捕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机生命的宜居星球非常稀少,因为昙花一现。”
“为什么是自转星体?”林山山反应很快,直击要害。只要没有自转,宜居星球就可以永远宜居。
“我猜测,星体自转的动力,源于两个引力潮汐的碰撞。这股力虽然很弱,但只要详细分析‘日、地、月’三天体系统,应该就能得到答案。后来我得到了答案,然后有了人造引力,并以此为延伸,制造了逆向的反引力潮汐。”
林山山一本正经的记录,已经进入工作模式:“大概有多弱?”
童扬知道她在为月球开发做准备,虽然对这个计划不看好,但林山山依旧在很努力的完成任务。
有些可怜,也有些敬佩,小徒弟虽然聪明反被聪明误,但至少努力:“星系源于爆炸,这一点是没问题的。当核聚变到达一定程度,光无法逃逸,首先形成视觉黑洞,但在黑洞阶段,黑洞依旧在喷发其他微粒,这些微粒经过长久积淀,也就形成宇宙中无处不在的静态粒子。”
“黑洞阶段之后,聚变继续强化,密度进一步加大,物质平均原子量进一步加强,最终会使原子到达不稳定阶段,然后开始裂变。恒星的一个循环中,裂变与聚变相互对抗,也正是这种对抗,才有了光。”
“光,天选之子,在无限宽广的宇宙中,只有它的运动模式最有利于逃逸恒星引力,无论振幅、振频还是转换模式,皆上上之选。光速不变原理这个假设并不好,宇宙没有永恒,只是对人类而言,能够观测到的光,远没有到达它的极限。而那些到达极限而静止的光子,即便摆在人类面前,人类也没办法观测。”
“山山,不要学你老爸。”童扬不知怎的,突然提到林忠亮,“我把我的发明叫做近代物理学,只是想提醒某些人,只有接受我的理论,运用我的理论发明,才更有利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我的一切都是为现代物理学家准备,可这些物理学家却对我只有埋怨。人可以是非不分,是是非非大多数情况下混沌难辨,但至少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物理学家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