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但行好事

谢凡自以为此番安排十分合理,他心中推理到:“如果这个顾三郎是歹人,他多半拿了二钱银子就此走人。如果年后回来,他还在此处,可见是诚心投奔。自己一个小小秀才,应该还不值得坏人放长线钓大鱼。”

虽也有些心疼二钱银子,可也无法对顾三郎置之不理。心中暗暗感叹:“不做好事,不给钱,伤良心。顾念良心做好事,又伤钱包。做好人真难。算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排妥当之后,谢凡与福顺两人照旧坐船回家。路上谢凡暗自盘算:“今年请医生,办丧事,花了不少。年底又遇到这事,真是存不下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这么穷,以后别考验我了。”

回到溧水家中,稍做寒暄休整。谢凡不仅拿出往日文章请祖父点评,又说起前日倭寇洗劫宁波一事。顺便旁敲侧击,向祖父打听何为军户,何为流民。

注释:

1. 倭寇劫掠宁波:参考历史上实际发生的宁波争贡事件,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名大内家武士在绍兴宁波劫掠百姓、洗劫卫所。此后明朝便下旨终止和日本的朝贡勘合贸易,东南倭寇之患也渐渐严重。

2. 邸报:由明代中央朝廷“通政司”和“六科”负责统一编写与刊行,并面向全国发行。笔者理解为明代政府所办官报,古代版的报纸。

3. 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每十年攒造一次。

3. 明代军户制度:明代居民划分为4种: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军户专门承担兵役。是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征兵制,实质上是封建徭役的一种特殊形式。据《大明会典》记载:“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皆以田土肥痔地方冲缓为差。”屯军负责耕种朝廷拨给卫所的农田,收获上交卫所,用作卫所日常开销和士兵军官的军饷。而战兵本身不需要进行耕种工作,而是每个月从卫所领取“月粮”,以及战时从朝廷领取的“行粮”,来维持生计和作战时所需。明代中期,因为卫所军腐败,普通军户渐渐沦为上层军官奴隶。常有军户迫于生计,走投无路,逃亡四方,成为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