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 “我有一计,可加快汉蛮融合,德昂帮我思考一二。” “在下洗耳恭听!” “南中势力繁多,原因在于许多部落宁可流落山中,也不愿被外人欺负,这些人流落山林,终日与虎狼野兽搏">

第446章 定南孔明计 灭敌关平功

“先生,这益州郡与永昌不同,虽同样是蛮汉杂居,可汉族大姓一直占据上风。依我看,先生可给予孟杨李爨等族些许权力,但太守之位当由外人担任。” 乐可小说

“我有一计,可加快汉蛮融合,德昂帮我思考一二。”

“在下洗耳恭听!”

“南中势力繁多,原因在于许多部落宁可流落山中,也不愿被外人欺负,这些人流落山林,终日与虎狼野兽搏斗,因此外人眼中,更加的凶恶蛮狠,日积月久,双方的隔阂就会更加的明显。但如今战乱过后,乡县沃壤,荒芜者众多,如果将其分予汉人大姓,以及一些愿意接受中原文化的蛮夷大族,赐予姓氏,再由他们去招揽其他的小部落,聘为部曲,弱者耕,强者战。如此可好?”

张谦所讲的是入川前诸葛亮告诉他的,而事实上,这也是历史上诸葛亮的做法。

《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

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让当地大姓花钱聘用一些“劲卒”为部曲,吸收的“劲卒”达到一定数量,诸葛亮就会给这个大姓一定的待遇,给他官做。

这么做自然不能永久平息争斗,但随着时间推移,战斗就会从蛮汉文化的斗争,变成内部利益的斗争。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先生此计甚妙,可若是这些大家族征召的部曲过多,长此以往,恐有异动。”

“我有两个办法,其一,南中平定,但中原仍有战乱,可由所在族长蛮王带领下,前往中原建功立业。其二,西南夷之外,复有西南乎?”

张谦说的比较随意,但李恢还是能感觉到张谦身上散发的豪情,这个沉稳平和的年轻人,竟是和武帝一样,满是开拓进取之心。

不过这也正合李恢的心意。

李恢若没有进取之心,又怎么会奔赴巴蜀呢?又怎么敢孤身前往面见马超呢?

“先生目光长远,在下不能及也。”

“我不过是瞎想了一些,再说了,哪有什么计划能够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只要能维持个百年的安定,我就心满意足了。”

“先生所言甚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再好的计划也会有疏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利会不断地被人忽视,而疏漏则会不断的放大,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何况人事乎?”

在时代的框架里,张谦与这些从小饱读礼易诗书的聪明人还是有差距的,张谦觉得再说下去,自己就不得不拿出唯物主义物质观来强撑门面了,于是赶忙说道:“此事细纠还言之过早,这木鹿大王和乌戈国王也不能小觑,莫要走过大风大浪,最后翻了阴沟,德昂还是得下去点验军马,查察营寨,以免疏漏。”

“喏!”张谦这番话又在李恢心中落了个不骄不躁,有始有终的评价。

……

另一边,马良和关平蹲坐在一处山坡,正在苦思破敌之策。

“我说季常,你可真会给自己找事,这火攻之法军师不知道用了多少次了,先生第一次跟我入川之时,不也用了?怎么到了这,就变成有伤天和了?你等着吧,先生虽然平时和气,但却是言出必行之人,我看你还是现在就去认错,免得吃了军法。”关平把磨着大刀,在他看来,打仗就是打仗, 哪里有什么残忍不残忍的?

“或许是我矫情了吧!”马良捡起一块石头,随意的丢了出去。

马良一直跟着张谦,所以深受张谦的影响。张谦有着极为强大的包容心,他眼中从来没有什么巴人、蜀人、蛮人、夷人、越人之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打败敌人的称作强者,而能够包容他人的才是至强者。

马良的认知中,大兄火烧新野,那是求活;先生纵火秃鹰寨,那是灭牲畜。而此时在南中的争斗,说到底还是为了土地财富的归属,以他们的能力还没必要上升到火攻这种有死无生的恶举。

“你应该把‘或许’两个字去掉。”关平虽然和张谦相差年纪不大,但是和张谦打交道的多是他父亲一辈,相反马良一直对张谦执弟子礼,所以在他看来,马良和他才是一辈人,所以说话也随意些。

“对了, 我倒是听先生说起过一个故事。”关平突然提到。

“什么故事?”

“我听先生说,很久以前,中原地区也有一个大国,他们和北方的戎狄打仗,然后北方的将士都衣不蔽体,更别说战马了,所以开战前,将军让人把自己的战马喂的饱饱的,然后身上绑了一袋巴豆,交战的时候散落下来,结果敌军的战马只顾着吃豆子,根本不会跑,很快就被将军给消灭了。你知不知道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