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与城市的发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逐渐分化开来,城市的人们搬进了筒子楼,炉灶改用砖砌,煤球开始大量应用,但此时的厨房以合用为主,空间拥挤杂乱,邻里之间要错时使用,厨房油烟笼罩,卫生条件很差,使用时诸多不变,改造也较为困难。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住宅中有了独立的厨房,这一时期的厨房还被贴上瓷砖,极大地改善了使用条件和卫生面貌,是我国厨房设计中一大转折点,但限于当时的发展程度,厨房设备很简陋,鲜有家庭使用吸油烟机,基本仅有灶台和洗涤池。
20世纪九十年代,吸油烟机开始使用,橱柜也由欧洲传入中国并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厨房变得相对整洁。随着橱柜的普及,吸油烟机、嵌入式燃气灶、消毒柜、微波炉等现代化电器的使用,人们在厨房的劳动变得轻松有趣,但厨房油烟仍然挥之不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厨房逐渐取代客厅成为家庭的生活中心,但中式烹饪巨大的油烟却阻碍了这一发展,开放式厨房目前仅在西方国家普及,我国很少用开放式厨房,我国的菜品基本上都是烧油出来的菜,油污多,用开放式厨房的原因绝不是美观实用,只不过是空间狭小的被动配置。
几千年转眼一瞬间就能看完历史厨房变迁,看远古人的厨房,还有好多我们今天还在用,还有很多落后原始的部落国家依然在用。
就拿我国举例,中国远古的厨房,是山顶洞人的石台柴火洞,用几块大石头把柴火围在地上,将打来的猎物放在马步扎木头烤架上,翻转、烤熟,或者半生不熟,然后共享。
到了河姆渡时期,开始有了泥陶手艺,灶台的造型也由落地石围,变成了垒放式的泥陶铸灶台,尤其煮食物的陶锅,帮助河姆渡人正式摆脱半生不熟社会。这时期的厨房,也不再是柴火洞,而是半开放式、简陋的石头与木头搭建的厨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汉代,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灶台有了新的造型,厨房里有了比较全备的灶具,锅、蒸笼、擀面杖、蒜锤、饭桌、板凳,包括供奉的灶神灶王爷。厨房的食物,不仅有时蔬,也由风干的腊肉。
到后来,中国厨房,开始变得特别讲究。厨房的位置,必须符合天人合一、天地定位的理念去建造,比如在四合院,传统民宅方位坐北朝南,基于气候环境,躲避北方凌冽的寒风,厨房建造在院内东向,称厨东。
为何厨房建在东角呢?在古代,厨房被视为是有潜在危险的地方,所以厨东远离坐北,以防火灾、烟气。那为何不是南方呢,因为院内南角通常住仆人。当然,这是相对比较富裕人家的厨房格调。
大多贫苦人家,没有专门的厨房,只在堂屋烧饭,所以就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对灶台的称谓不一样,叫居灶君,在军营又有不同了叫伙房。一直延续到现在,农村依然这么叫。
美食始终是烟火气的最终来源。中国厨房文化源远流长,见证了我国从茹毛饮血的古老族群发展壮大成当今世界饮食颇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从祖先发明文字以来,厨房便是家庭住宅的中心。家由宀+豕组成,意为屋檐下的食物。前者是指有遮掩物的设施,后者指用来泛指食物。由此可见厨房在中国家庭住宅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厨房在秦朝得到普及,到了汉朝,大部分家庭将厨房按照“庖”和“厨”分为两间,庭院中挖水井用于清洗和烹饪。釜成为厨房里的主要炊具,得益于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人们的饮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一时期的食耕器具、烹饪技艺以及厨房神学都处于迅速发展,而厨房也相应的十分讲究,庖厨异室。
两千年前左右开启独立厨房,千年不衰的轮回,千年后,随着我国住房条件改善,80年代开始普及独用厨房住宅,厨房为一户独用,但是面积很小,设备也简陋,仅有煤气灶台和洗涤池,鲜少有人家里安装抽油烟机这种厨房设备,只有少数家庭安装排风扇来解决油烟问题。
在我国古代,厕所又被称为圂、轩、厕等。又因古时农家的厕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称为茅厕。上厕所亦有更衣、解手、如厕、出恭、方便等诸多委婉代称。厨房在古代又称庖屋、火房、伙房、灶房、东厨等。上厕所和下厨房的说法,来源于古代厕所和厨房的建筑习惯。
关于上厕所和下厨房,除了可以从房屋大小、位置高低的角度来理解,还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尊卑来看,中国古代是上下有别的。唐宋以前,由于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位于北方,所以北方地区较为富庶,文化发达,而南方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区域,往往被人们蔑称为南蛮之地。因此,尊尚北方,蔑视南方的文化心态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的都城绝大多数都在北方地区,长江以南的城市很少能成为首都。在尊卑意识十分强烈的古代,天子为上而臣民百姓为下,因而北方为上,南方为下。所以,人们便称往北为北上,称往南为南下。而在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中,厕所往往位于房子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则位于南面偏东的位置。因此,去厕所就是上厕所,到厨房做饭就是下厨房了。
即使到了现在的今天也没改说法,还是叫上厕所,上洗手间,下厨。几千年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承不是一两天就能断层断代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样样离不开厨房,衣食住行,“食”排在第二位。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话彰显出食物的重要性,作为烹饪食物的厨房,坊间有许多的讲究。
东厨贵人助,南厨财不入,从贵人助和财不入的对比当中,可以知道,这句俗话认为,厨房安置在东边为妙,而厨房安置在南边则不好。
从东汉开始,厨房的别称便是“东厨”,司管厨房的神明灶王爷,也被称为“东厨司命”,可见,古代的厨房,多安置在东边。这样的布局,不仅仅符合风水,同时也有其科学逻辑。
从五行的角度讲,人们将四个方位各自归入一个五行,其中,东边属木,而木能生火,厨房便是属“火”的,因此,厨房安置在东边,则符合木生火的格局,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