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东坡教做东坡肉

这么一想,2万瞬间就不贵了。

不过,宁野低估了古人的实力,劳之逸三人虽未史书留名,苏轼可是实打实彪炳史册的美食家。

其余的人或许不会做菜,但会吃啊。

这不,冷菜刚上桌,在宁野宣布“开吃”之后,众人都以一种看似谦和有礼实则争先恐后但又害怕被人看出来的矜持吃法,开始了这顿盛宴的享用。

冷菜就上了四道。

分别是老上海熏鱼,本帮酱鸭,糟三样和酱黄瓜,虽然多,但主要是用来清爽开胃的,众人都是吃了个口感。

“这老上海熏鱼不错,比朕在宫里吃的还要好。”赵顼率先点评,“鱼肉外酥里嫩,甜咸适中,正合朕的口味。”

说罢,他又转向正在品尝的苏轼。

“苏爱卿,朕听闻历史上你以‘老饕’闻名,那你这个‘老饕’就来猜猜,这鱼是怎么做的?”

宁野想,这谁能猜到?

要是吃一口就知道怎么做的话,那还要大厨干嘛?人人都能做国宴了好吧。

没想到苏轼只是顿了顿,竟然很快就开口回答。

“回官家的话,臣以口感推测,这道老上海熏鱼,乃是选用新鲜的鱼类,经过腌制、油炸后,再用一种特制的酱汁浸泡所得,只是,这酱汁是如何做的,臣愚钝,一时吃不出来。”

宁野咋舌。

他当即在网上查了下,没想到,网传的做法,竟然和苏轼说的七七八八差不多。

“牛啊苏子!”宁野当即赞道,“你猜对了!”

冷菜之后,热菜陆续上桌。

什么片皮鸭、本帮红烧肉、水晶河虾仁、本帮鳝丝,还有黑金雪花牛肉粒,获得了张世杰、冉氏兄弟还有劳之逸等“肉食爱好者”的追捧。

扶苏、刘据、霍去病,包括陆秀夫、赵昺以及赵顼,则明显偏好松露油拌面、三虾时令蔬菜以及蟹粉豆腐煲。

上次吃过辣条后,扶苏和刘据都对辣椒印象深刻。

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本着为辣椒代言的“大无私”精神,刘据和扶苏对视一眼,几乎不约而同向身边的人,开始推荐一道原本没被大家关注的菜。

这道菜叫红油春笋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