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看书复述。

有关未来的历史,早已深深刻入朱允炆的脑海中。

“建文元年七月,也就是大约六个月后,四叔就会以‘清君侧’为名,在北平誓师起兵,‘靖难之役’爆发。”

“建文元年八月,朝廷派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北伐。燕军与耿炳文所率朝廷大军在真定展开激战,燕军最终获胜。”

“建文二年至三年,先后发生了白沟河之战、东昌之战、夹河之战,虽然过程中形势不利,但燕军最终于建文四年六月,突破朝廷大军长江防线,顺利渡江。”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军攻入南京城。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宫中起火,朕不知所踪,四叔入城,成功夺了朕的皇位。”

本来,从朱允炆说什么“六个月后”开始,朱棣就觉得莫名其妙了。

可没想到,朱允炆居然像是未卜先知一般,不仅大致说出了所谓的“靖难之役”的关键节点,而且还说,四年后,他朱棣,竟然造反成功了?还夺了皇位?

那神情言之凿凿,就好像朱允炆已经提前知道了朱棣即将要做的事。

朱棣难以置信地盯着朱允炆,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否认么,这是事实,虽然是还在谋划中的。

承认吧,凭啥承认?

姚广孝和马和,那就是更是惊呆了,此时脑子里想的全是“这是真的么”。

“四叔就不好奇,朕是如何得知未来的?”

“你……你是如何得知未来的?”

朱棣向来慧眼如炬。

在和姚广孝对视一眼之后,从姚广孝惊讶无比的眼神里,朱棣终于确信,朱允炆并不像是在撒谎或者作伪。

那么,朱允炆能这么说,在朱棣看来,大抵也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

那就是,有比姚广孝还要厉害的高人,能卜算未来!

没想到,朱允炆接下来的话,又让朱棣当场愣住。

“朕以上所言,既非虚妄,亦非卜算,而是原本历史上就会发生的事。”

“朕之所以知道这些,那是因为,朕,去了六百多年后的后世,亲眼见过了历史。”

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