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们早就没有皇帝了

人民战争是什么?

这大概是封建王朝的帝王将相们很难理解的。

官僚阶层,其实是个很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他们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这群士大夫阶层又自诩为牧民者,害怕甚至否认人民的力量,因此又有所谓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典型的例子,宋朝就有现成的。

北宋时,宋神宗变法,有一次,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也就是说,在这群高高在上的牧民者看来,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与普通老百姓共天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发挥人民的力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宁野之所以还是对赵昺等人提出这个办法,原因也在于,在宁野看来,和古代大一统朝代对比,或许宋朝武力值差点意思,但是在商品经济、文化思想乃至科学技术都取得极高成就的宋朝,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是相对可以的。

不然,何以解释宋朝在如此多外患的情况下,不仅能维持三百多年国祚,乃汉以来最久,还熬死了辽、西夏,连猖狂一时的金人也在宋朝前面被灭?

中国老百姓其实忍耐力超强,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就不太愿意搞事情。

无奈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看不到这一点,总觉得可以依靠愚民之术一直统治下去,殊不知,如此一来,也就难以跳出历史周期律。

“何为人民战争?”

赵昺不太理解,在他看来,愚民黔首岂能知事之曲折,只知道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已。

某种程度上,人民战争的确也有先决条件,那就是国家要有相对统一的凝聚力。

这个凝聚力,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那就是传承千年不绝的华夏文明。

“人民战争,就是争取、依靠大宋千万百姓之力来抗敌。让百姓们知道,家国一体,救大国就是救小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宁野想了想说道。

“话虽如此,可百姓们不明事理,又该如何动员?”

陆秀夫问道。

“很简单,你觉得百姓们不明事理,说明你和百姓们没有真正站在一起。你不跟他们站在一起,只想着利用他们,人家凭什么要被你利用?”

陆秀夫嘴巴微张,似乎是想反驳,但似乎又找不出来什么强有力的措辞。

“说白了,”

宁野继续发力,“你们对百姓不真心,对百姓不够好,百姓们就会觉得,谁做皇帝都无所谓。反正大宋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他们凭什么要帮你们,帮大宋?大宋给了他们什么?”

张世杰觉得宁野这话很“反动”,现代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事,在古代看来却是典型的无君无父思想。

冉氏兄弟因为常年接触底层,宁野的话,其实还挺戳中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