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燎原的星火

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海峡较宽,大规模船队渡海,在南宋末年,不说不可能吧,至少困难和风险也是不小的。

只要赵昺等人成功组织跨海迁移,新宋占领台湾做抗元根据地,是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的。

在宁野看来,台湾如何粮食自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瞧不起穿越者是不是?

都古今来回穿越了,只要将来新宋君臣好好在宁野的学校打工赚钱,红薯、土豆、玉米穿越三件套分分钟走起。

宁野告诉赵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海南和台湾就像两只脚,双足站稳,何愁大业不成。

不过,宁野在总体认可霍去病的抗元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可以和东南亚诸国进行外交联盟。面对蒙元跑马圈地一般的进攻,安南、占城、爪哇、缅甸的蒲甘王朝等或多或少都有拖延抵制。

等新宋占领海南、台湾两岛,完全可以联合南海诸邦共抗元军。

往长远来说,等将来复国,新宋就不再只是一个陆权国家,视野很有可能将会从此转向海洋,久而久之,世代友好交融之下,对于新宋而言,南海成为华夏的内海,也并非难以想象之事。

当然,外因只是辅助,想要复兴中华,归根到底还是得依靠最广大的大陆劳动人民。

赵昺、陆秀夫、张世杰已完全确立了要和元军大打史无前例的人民战争,为此,一些土地政策也需要适时更新。

由于宋朝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

不止官僚贵族大肆兼并,富商大贾亦参与其中,南宋中期出现了“吞噬千家之产业,连亘数路之阡陌,岁入号百万斛”的特大地主,南宋政府更是以没收“荒闲土地”的名义,将大量民间沃土充做“官田”,并设置官庄收取地租。

要想发动人民战争,打土豪、分田地是必不可少的。

反正现在赵昺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普天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王土了,那些为富不仁、压榨百姓又投降蒙元的特大地主以及土豪劣绅,赵昺完全不介意慨他人之康,将他们的土地分给老百姓。

打土豪、分田地,这也是赵昺临走前,宁野给新宋君臣的最后一条献计。

诸策既定,唯有执行。

赶在元军包围崖山之前,由左丞相陆秀夫、尚书苏景瞻等人,带着赵昺,率十万军民立刻以合围之势进攻琼州(今海口)夺取海南全岛。待局势稍安,再攻取琉球。为避免元军发现,张世杰亲率最后的几万宋军留下殿后,制造大宋官家还在崖山的假象。

小主,

张世杰担心元军不中计,学历史上的自己,故计重施。

待赵昺等人安全离开崖山后,他下令焚烧行宫和草市,并让全体军民登船备战,命令一百多艘宋船以铁索连横的方式,组成“连环船”,一字型连贯在海湾内,将赵昺特地留下掩人耳目的“龙舟”安排在军队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