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娘娘宽心,"半晌,待到郑贵妃有些累了,一名与其年纪相仿的女官便是上前一步,闻言宽慰道:"或许昨日是元宵灯会的缘故,天子无心政事,这才没有第一时间驳斥左光斗及杨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从大太监崔文升便处死之后,这仁寿宫的大权便落到了她的身上。
话虽如此,但这女官眉眼间却隐隐涌现些许不以为然,好似对郑贵妃的大动干戈颇为不解。
若是那左光斗及杨涟单独弹劾远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有此反应还在情理之中。
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左光斗及杨涟二人居然将矛头对准了整个宗室,这可是天大的笑话。
"你懂什么?!"不待女官多想,郑贵妃歇斯底里的咆哮声便在其耳畔旁炸响:"那朱由校凉薄心性,哪里有半点心慈手软?!"
"山西大同的代王是怎么被废的?正值壮年的代世子又是怎么因病暴毙的?"
听得此话,陪伴郑贵妃多年的女官先是一愣,随即脸上便涌现了一抹不可思议之色。
难道紫禁城的天子真的不顾及"皇家亲情",因为些许微末小事,便对福王赶尽杀绝?
要知晓,福王朱常洵在封地的所作所为,相比较历史上"横征暴敛"的藩王们,实则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快派人给常恂送信,让他赶紧上书给天子请罪,不要自作聪明.."深知自己儿子脾气秉性的郑贵妃赶忙呼喝道。
当今天子吃软不吃硬,如若及时上书请罪,或许事情尚有转机;但若是自作聪明,执迷不悟,除非神宗皇帝复生,否则谁也救不了他。
"是,娘娘。"见郑贵妃把话说的严重,跪在地上的女官不敢争辩,赶忙急匆匆的离开了仁寿宫。
隐晦不定的烛火下,郑贵妃原本精致白皙的面容也显得有些阴森恐怖。
望着洛阳府所在的方向,这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时隔数十年,再一次体会到了后悔的滋味。
若是在泰昌皇帝殡天之后,她没有选择蛊惑李选侍,也没有在乱军士卒哗变的当天,命人纵火焚烧皇极殿,而是老老实实的搬到仁寿宫养老,许多事情是不是就能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