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研究生叹了一口气,“有一首诗就是专门说他的呢。”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被当成儒家楷模的周公当时因为有流言说他摄政之后是想要篡位,被吓得连夜出逃。王莽在篡位之前的声誉一度快超越了周公。如果他们都在那个时候死了的话,恐怕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子的谁都不知道了……”
李默然听得倒是津津有味:“所以,这首诗告诉我们,周公是一个诚心辅佐皇室的大好人,而王莽是一个极其擅长伪装的野心家、大奸臣,要看清一个人需要时间这样的道理吧。”
“哈哈,这样说也没错,就像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一样。”研究生抿着酒,李默然能从他的表情看出他并不是完全认同这样的看法。
“可是呀,写这首诗的白居易和我们都只是后世人,既不是周公也不是王莽,我们又能一定猜中他们的想法吗?”
“可是从历史上的记载,他们的行为来看……”李默然话说到一半却停住了。
对方笑了笑:“谁知道周公是不是原本想要篡位,但被流言吓得逃跑之后才反思自己,打消了篡位的想法呢?因为他的做法符合士大夫和皇室‘正统’的利益,所以儒家对他自然是褒奖,希望后世的人都像他一样。”
“而王莽的虚伪和凶残,又会不会有一部分是因为他是自古以来皇权最讨厌的‘篡位者’、是因为他动了世家门阀的利益,所以而遭后世唾骂呢?”
“真正的情况可不太好说吧,我们能知道的,也仅仅是士大夫们撰写的历史,书写历史的人很难不带上个人的喜恶,就好比《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不一样,后者因为吸收了很多民间的传说,穷苦的百姓肯定是更欣赏刘备的‘仁德’,所以就美化了很多……”
“而一般写史书的人往往是什么身份呢?大字不识的平民肯定是写不了史书的,即使写了也排不上号,历史的话语权始终都是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的,而我们只能通过世家门阀他们这些带有个人倾向的记载,去了解那些模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