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危如累卵

对了,还有一个辽国人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什么要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个人呢?因为此人正是不久后闻名于史的宋辽“高粱河之战”的直接发起者。这时候的耶律沙在哪里藏着不太好查证,有说法是他自白马岭之败后就回到了辽国上京,回到了耶律贤的身边,然后幽州被围,耶律贤便命令他带兵南下,于是才有了后来由他所挑起的高粱之战。不过,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率领辽国援军南下的人是耶律休哥,这在史书上是明文记载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的争议。

至于耶律沙在幽州被围之时到底是在幽州附近还是在辽国上京,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理由有三:其一,《辽史》里的记载是:(六月)己巳,宋主围南京。丁丑,诏谕耶律沙及奚底、讨古等军中事宜。

耶律奚底和萧讨古此时都在幽州附近,而且辽国皇帝耶律贤发出的是诏谕,那么也就是说这是同时发给上述三人的书面形式的诏令。如果耶律沙当时就在辽国的上京府,那史书大可不必如此记载,耶律沙的名字在这时候的史书记载里就该与即将南下赴援的耶律休哥出现在一起,而非是与驻军于幽州的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并排在一起。

其二,当初耶律沙兵败白马岭是与耶律斜轸一起北归的,而耶律斜轸此后就一直驻扎在幽州,那么耶律沙跟他在一起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三,高粱河之战结束后,耶律贤对参战的将领实行奖惩。韩德让与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人自然是受到褒奖,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因战败而逃被当众责打,冀王耶律敌烈所部在白马岭之战中带头逃跑的士兵则被判斩刑。耶律沙当然也跑不了,白马岭之战他是主帅,这责任他怎么也逃脱不掉。耶律贤本欲以此为名对其实施惩处,但又以他在高粱河之战中敢于发起首攻并最终与大军合力击败宋军而免于追责,也就是说功过相抵。

我的意思很简单,如果耶律沙白马岭惨败之后就回了辽国上京,回到了耶律贤的身边,那么耶律贤不会等到几个月后才追究他在白马岭的战败之责。那么,结论就只有一种可能,耶律沙在白马岭之战以后就一直都在幽州。

结合耶律沙后来在高粱河突然出现并向宋军主动发起攻击这一事实可以判断,他这时候应该就是带着他的所部人马藏在了幽州以西的某个地方。当然,这个时候的耶律沙人畜无害,他此时是一个把自己完美地隐藏了起来且不敢轻举妄动的猎人。

再来说韩德让。

耶律斜轸突然从背后捅了宋军一刀让韩德让很是欣慰,这至少说明耶律斜轸不是个怕死鬼,而且也说明他韩德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沙河距离幽州只有二十公里左右,虽然谈不上是鸡犬相闻,但有个战友在外面摇旗呐喊至少让孤军奋战的韩德让获得了一丝的心理安慰,这怎么说也好过他孤零零地在城墙上与宋军死扛。遗憾的是,这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宋军已经开始攻城,而且是四面围攻,这些压力都只能由他韩德让一个人来扛,耶律斜轸碍于其实力不足只能在清沙河的河边为他扯破嗓子大喊加油——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