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将门虎子

这次的会面让孟玄喆对李继隆有了一个流传后世的评语:此人他日非吾所能及也。一个年轻人能够被能文能武且心性高傲的后蜀前太子、此时的宋朝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如此赞誉也着实难得。

在此之后,李继隆又参与了宋朝覆灭南唐的战争,但他并未出现在金陵城下,他当时的任务是负责保护宋军在长江航道上的后勤运输线。在此期间,李继隆数次打退南唐军队对宋军后勤运输线的侵扰,他还被南唐水军的箭矢射中了头盔,也多亏了那个头盔质量好,否则这位未来的宋朝一代名将可能在当时就早早地一命呜呼了。

平定南唐之后,李继隆因功被封为庄宅副使,不久之后又随同赵匡胤巡行西京洛阳府。当时,刘遇负责统领随行的宋军为赵匡胤保驾护航,而李继隆则是负责巡检赵匡胤御营四周的安全。赵光义登基之后,李继隆更是前途一片光明,原因只有一个,他的妹妹因为赵光义的上位而成为了当朝的皇贵妃。

赵光义御驾亲征太原之时,李继隆也随行其间。在太原城下,宋朝的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以主将的身份亲自带领宋军攻城,李继隆当时就在他的身边与其一同登城奋战,北汉军队的投石机将李继隆身边的亲兵当场砸中身亡,然而李继隆面不改色继续奋战。在李汉琼被赵光义强行要求撤离战场时,李继隆身为当朝国舅爷更是亲自为李汉琼断后。

小主,

幽州之战,李继隆与郭守文作为宋军的先锋负责清扫游弋在幽州城外的辽国散兵,他们先后击溃了好几支数千人规模的辽军骑兵。高粱河之败,宋军全线南撤,全军上下当时都处在慌不择路的溃散中,但这里面唯有李继隆所部阵容严整护送着随行的部分王公大臣及其家眷缓缓有序而退,辽军见此竟也不敢对其进行追击。

好了,李继隆的事先说到这里,后面还有他大把的出场时间,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李继隆这时候的故事。

值此两军将近二十万人马就要展开激烈厮杀且己方的布阵明显不合理的危急关头,眼见作为当今皇上的连襟站出来说话都不管用,李继隆觉得他应该站出来了。既然皇上的连襟说话不管用,那他这个当今皇上的大舅子说话应该管用了吧?

李继隆对身边的衮衮诸公说道:“打仗最重要的是要随机应变,战场上哪有什么定势可言?我们现在必须要变阵,如果皇上今后要追究变阵的责任,那么就由我李继隆一人承担违命之责!”

果然,有了当朝国舅爷这一番话,崔翰等人立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两眼瞪得溜圆。好了,国舅爷都说他愿意独自承担变阵的责任,那我们还怕个啥?变阵!

于是,一声令下,八万宋军由八个方阵变为前后两阵,众将士随即都面露欣喜之色。这个事太好理解了,这就好像八个人打十个人,对方十个人是抱团冲锋,而这边却是八个人各自为战,这怎么能不让人心惊胆战?可如果是这边的八个人也抱成一团,那这局面与之前相比可就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