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期,春节起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与自然信仰。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
在那时,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秦朝。
到了秦朝,春节是非常暖和的,因为秦始皇把每年的十月初一定为了元旦。
所以在那时,春节是秋末丰收的时节,而那时的春节活动,主要以祭神祭祖为主。
汉朝。
到了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司马迁提议,创立了‘太初历法’,春节变成了正月初一,也就是终于在冬天过春节了。
而汉朝跟秦朝其实差不多,一样是在祈福庆收之外祭拜祖先,这就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
魏晋南北朝。
在魏晋南北朝,春节已经慢慢的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节。
春节的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这时的春节泛指整个春季。
在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为孩子置办新衣。
除此之外,游乐赏灯和除夕守岁也在魏晋南北朝流行起来,大家彻夜不眠,迎接新年的到来。
唐朝。
到了唐朝,春节更是进一步扩大,在唐睿宗时期,皇帝不仅春节期间放假7天,还取消那段时间的夜间戒严。
在唐朝,人们制作了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的火树,让市民们逛灯会整整三天三夜。
人们可以制作贺年卡,观瞻送穷神的活动。
宋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话是王安石说的,也说的是宋朝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