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那些女知青看着面嫩,颜色好,大娘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过多的去接触她们。
就算是村里的后生有那想法,也会被一家老小给消灭了。
好在,前几年下乡的知青们一心盼着回城,也没想在村里有个定向。
只是,时间真是一个磨人的东西。
它消磨的,是一个人的心气和期待。
等待没有期限,就会让人无望。
与其遥遥无期的等待下去,还不如转变思路让自己过的更好一些。
所以,后来就有人选择了嫁人结婚。
而村里人,也因为有时间了解那些知青的品行,对于有个知青女婿、儿媳妇也不是那么反对。
到后来,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结婚的自然也多。
所以,村里对于知青的排斥,没有一开始强烈。
只是,现在听到有望回城的消息,就让不少家中有知青的人家着急。
下放的人都能够平反回城,那么知青回城,似乎是早晚的事。
可到时候,这些知青拍拍屁股走人了,那与他们相关的家人又该怎么办?
不说别的,这妻儿和丈夫,知青是不是得做好打算?
知青下乡是一个人来的,可走的时候,却不能拖家带口的走。
毕竟城里人吃的口粮,都是按照人头分的。
户口不在城里,吃喝都成问题。
可要是不带走妻儿、丈夫,那这个家不就散了吗?
家散了,当初成家生子的意义何在?
村里人虽然淳朴,可不傻。
这些事,脑筋转的快的人,现在都已经琢磨出了味。
甚至,都有人组织家族会议,研究要真有知青回城的政策,该怎么面对之后发生的事。
当然,也有人找到了大队长那里。
毕竟,对于国家的政策,没有人会比大队长他们这些做领导的知道的早。
大队长闻言,也只能叹气。
他就是一个小村子的队长,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国家法律,岂是个人能够违抗的了的?
再说,结婚的人都还有离婚的呢,知青要真一心想回城,他们村就算是再团结,也不能将人给扣留下来。
限制人身自由,这可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