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41)

事实证明,比起讲述贵族奢靡生活和男女爱情故事的《红楼梦》,更贴近普通百姓生活,以惩奸除恶替天行道为主题的故事,显然更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而且动辄好几两银子一本,需要有一定文化素养才能看懂的书,和在茶馆几文钱就能听到,经百姓口口相传通俗易懂的故事,传播速度根本无法相比。

如今街头巷尾的人,几乎都会哼上几句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范思辙一开始还觉得说书没什么赚头,可毕竟是美女姐姐给自己安排的任务,硬着头皮也要做好。

因此看到那说书的艺人呈现的效果不尽人意,把这么精彩的故事说得让那些百姓昏昏欲睡时,范思辙干脆推开说书人,自己一拍桌子上了。

没想到他在这方面的天分竟然比经商和算账还要好,玉燕过去听过一段,那叫一个绘声绘色。

他甚至还会用不同的语气和声线来表达,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都恰到好处,听的人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而范思辙也在其中找到了极大了乐趣,爱上了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只要有人起哄让他来一段,他就会骄傲地掏出随身携带的醒木往桌上一拍,张口就来。

后来因为他人气太高,分身乏术,便在范闲的建议下,收了几个嘴皮子利索的徒弟来帮自己减轻负担,还取了个什么名字叫云德社,如今在京都中小有名气。

不过玉燕还是特地叮嘱:《水浒》的故事,只能对平民百姓讲,不可对达官贵人说。

范思辙对此表示理解,毕竟好汉们打的就是他们这群为富不仁的恶霸和欺凌百姓的权贵,给他们讲这故事,那不是茅房里打灯笼,找史嘛。

搞定了范思辙之后,若若也拿着账本赶了过来。

她虽然不如范思辙那般有经商天赋,却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且有着极强的交际能力。

而她主管的布庄和胭脂铺,走的是高端路线,客人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女眷,最需要她这样的极具情商的人来负责。

更何况,玉燕开这两个店铺,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想要让若若借此和那些女眷打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