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大唐皇帝降旨封,钦差玄奘问禅宗。
坚定心志磨砺志,专心修持登鹫峰。
边疆远行经过多,云山重重难度多。
自此别驾西行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在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天,唐王和众多官员亲自送别玄奘离开长安。他们日夜急行,迅速抵达法门寺。寺中的住持上房长老和五百余僧人列队接待,献上茶水。茶后,大家共进斋饭,斋毕已是黄昏。
此时,寺中的僧人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佛门的定旨,以及三藏法师前往西天取经的缘由。有人说前方水路远,山高;有人说途中有猛兽虎豹;还有人提到,险峻的山岭、陡崖难以攀越;有的说,途中可能会遭遇毒魔恶怪。三藏法师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指着自己的心,几度点头。大家不解其意,纷纷合掌问道:“法师为何指心并点头?”三藏答道:“心生则魔生,心灭则魔灭。我在化生寺曾立下大誓愿,不是我不尽力,而是这份心愿已定。这一趟,我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让法轮回转,愿圣王的江山永固。”听完后,众僧无不赞叹,纷纷称他为“忠心赤胆的大阐法师”。
接下来,大家请他上榻安歇,三藏法师也顺从地休息了。
第二天,竹声敲打着残月,鸡鸣声随清晨的云雾响起。僧人们准备好茶水和斋饭,玄奘穿上袈裟,上到正殿,先前礼拜佛像,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因肉眼愚钝,不识真佛形象。今愿立誓:途中遇庙烧香,遇佛则拜,遇塔则扫。愿佛慈悲,早现真身,赐予真经,传承东土。”拜完佛,回到方丈进餐。
餐毕后,二从者整顿好鞍马,催促赶路。三藏告别法门寺的众僧,众僧不舍,送了十里远,含泪回去。三藏继续西行。此时,天气正是秋季,四周景色如诗:
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
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