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叫什么名字?”
那人回答:
“不瞒师父说,我当年建立家邦,将国号改为乌鸡国。”
三藏又问:
“陛下如此仓皇,为何事至此?”
那人答道:
“师父啊,五年前,我国天降大旱,草木不生,百姓饿死无数,民生凋敝,惨不忍睹。”
三藏听后,不由点头叹息道:
“陛下啊,古人有云:‘国正天心顺。’恐怕是您未能仁爱抚民,才引得天灾人祸。”
“如果国中遭遇旱灾,您为何不打开仓库赈济百姓,悔改前非、行善积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冤屈者放出狱中,恢复他们的公道。”
“如此一来,天心自会感动,雨顺风调,国泰民安。”
那人叹息道:
“师父,我国仓库早已空虚,钱粮断绝。”
“文武百官停了俸禄,连我自己也只能粗茶淡饭,已无荤腥。”
“我效仿古时大禹治水,与百姓同甘共苦,沐浴斋戒,日夜焚香祈祷,足足三年,然而河流枯竭,井水干涸,毫无转机。”
“就在国家危难之际,忽有一个从钟南山来的全真道士来到我朝。”
“他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起初,他先见了我朝文武大臣,随后觐见于我。”
“当即被请上坛施法祈雨,果然灵验!”
“只听令牌一响,顷刻间大雨滂沱。”
“我原以为三尺雨水已足够,他却说久旱需大雨方能解困,于是又多降了二寸。”
“见他如此信守承诺,我甚为感激,当即与他结为八拜之交,以兄弟相称。”
三藏道:
“陛下,这可是万千之喜事啊!”
那人却苦笑道:
“师父,喜从何来?”
三藏道:
“既然那全真有如此本领,若需要雨水,可让他祈雨;若需要钱财,可让他点金。”
“有这样的人辅佐,国家还有何不足?”
“为何您反而离开城池,来此诉冤?”
那人长叹一声,说道:
“师父,我与他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