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帝驾崩

在铲除了丞相这股最大的异己势力后,苏晴深知,此刻稳定民心同样至关重要。毕竟皇帝驾崩,朝廷又经历了这般动荡,百姓们心中难免惶恐不安,生怕生活会陷入混乱之中。

苏晴先是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减免各地百姓的赋税,开仓放粮,赈济那些因灾荒或贫困而生活困苦的民众。同时,她还下令让各地官员加强治安管理,确保百姓们能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生活劳作。

在京城之中,苏晴亲自出面,安抚那些因晋王驾崩而悲痛不已的百姓。她来到城中的广场上,看着聚集而来的百姓们,眼中满是真诚与关切,说道:“诸位乡亲,陛下虽已驾崩,可朝廷依旧在,本宫定会竭尽全力,守护好咱们的江山社稷,让大家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安稳下去。如今朝廷已减免赋税、开仓放粮,就是希望能帮助大家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大家莫要恐慌,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定能迎来更好的日子。”

百姓们听了苏晴的话,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他们感受到了苏晴的诚意与担当,纷纷跪地高呼:“多谢贵妃娘娘,愿娘娘福寿安康,愿朝廷安稳太平!”

而在朝堂之上,苏晴对大臣们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安排。她提拔了一批忠心耿耿、有能力的官员,让他们填补丞相等人倒台后留下的空缺,确保朝廷的各项政务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对于那些摇摆不定,还在观望局势的官员,苏晴也单独召见了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只有忠心为朝廷效力,才能保住自己的前程,也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经过苏晴的一番劝说,这些官员们也纷纷表示愿意追随苏晴,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在晋王驾崩后的动荡中逐渐稳定了下来,苏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果敢,成功稳住了朝局,赢得了众人的敬佩与支持,可她知道,接下来新皇的人选才是重中之重,这关乎着朝廷的长治久安,自己还需慎之又慎,继续殚精竭虑才行。

苏晴在稳定了朝局与民心之后,便开始着手考察几位皇子,毕竟新皇的人选是当下朝廷最为关键的大事,关乎着江山社稷的未来走向。

她先是安排了几位德高望重且公正无私的老臣,分别去了解各位皇子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学业情况以及对治国理政的见解。同时,苏晴自己也会在合适的时机,召见皇子们,亲自与他们交谈,观察他们的品性与才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皇子为人沉稳,熟读诗书,对一些经典的治国方略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苏晴发现,他有时候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和变通的思维,面对一些突发的情况,可能难以做出灵活有效的决策。

二皇子性格活泼,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常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可他又有些过于浮躁,做事缺乏耐心,容易半途而废,这对于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个不小的缺点。

三皇子则喜好舞刀弄剑,在军事方面颇有天赋,对边防建设和军队训练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可他对民政之事却了解甚少,若只重军事而忽视百姓生活,也难以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

其他几位皇子也各有优缺点,苏晴在考察的过程中,越发觉得选贤任能并非易事,每一位皇子似乎都距离理想中的君主还差了那么一些火候。

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各自有着支持的皇子,他们时常在私底下争论不休,都觉得自己看好的皇子才是最合适的新皇人选,这也给苏晴的考察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干扰。

苏晴深知,自己不能被这些外界因素所影响,必须秉持着公正客观的态度,继续深入了解各位皇子,综合考量他们的各方面素质,选出一位真正能心怀天下、德才兼备的君主,才能不负晋王的遗愿,让这江山社稷继续繁荣昌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