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锋矢

川卒 梅沙闲士 1250 字 3天前

1937年10月的一天傍晚,天色阴沉,沥沥小雨随风飘荡。

杨智顶着夹送雨沫的冷风,躬身紧跟歪老壳踉跄前行,同班的高杆龙拎着长刀在右侧,三人呈“倒三角”寂然无声地冒雨前行。三人前后左右,数百道身影伴着阵阵“扑吃、扑吃”的声响,数不清的草鞋在泥水中践踏涌动。

突然“兵勾”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一名战士应声倒地;紧接一串“咯咯咯”似鸡叫声响起,眼见空气中一条条水线扑面而至,前方瞬间栽倒几个身影。

约百十米开外,骤然传来一团爆豆响声,“轰轰”的爆炸声也不时在人群中响起,有人腾空而飞、翻滚倒地。

“散开冲、散开冲!”一个挥着匣枪的身影向四周愤然大喊。

歪老壳也回头冲杨智叫道:“娃儿,跟住啰,莫上前!”,接着抛开步子跑起,手中握紧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杨智也端着一杆三八大盖,紧紧跟随,心想“这应该是鬼子最后一道防线了吧”。

白天,团里弟兄已攻下两道防线,惨烈的突击肉搏,使得全团两个营、八百余号人伤亡过半(另有一个营是军部手枪营改编,此时正担当军部护卫之职)。

杨智所在3班出发时7人,业已魂归4人,仅剩歪老壳、高杆龙和自己;而自己侥幸未死,全靠歪老壳和高杆龙两人的合力庇护,手中的“好火药”(好枪)也是班上兄弟用命抢来的。

歪老壳大名叫刘不歪,身矮体健,一米六几,性情坚忍。年少家穷便从军混迹二十余载。怎奈名不顺命,刘不歪在一次派系冲突时脖梗受伤,伤愈后脑壳不正、向右略偏,便得了个“歪老壳”的绰号。歪老壳大难不死必有好运,因头部右斜、利于瞄准,枪法大进,虽不说百步穿杨,也能十中八九。

但此后,歪老壳渐渐变得油滑起来,每有战事危情决不冒头,使得上峰多有不满,只因其枪法准、资格老、人脉深(与上峰的上峰是同乡),不敢过于刁难责罚,只不过人到中年仍是个小班副。

杨智是四川广安人,家境殷实,幼年随父母迁至渝都上学。这年假期,本着“知行合一”的践实之道外出游学。外出之后便淹没于汹涌的社会浪潮之中,救国宣传、抗日游行、义卖捐献......令之激情四溢、血脉贲张。9月到达武汉三镇,恰逢川军第第20军途经武昌入沪参战。杨智“脑壳一热”,便在一片抗战救国的口号声中,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家乡队伍。

杨智分到了20军134师804团一营一连(实为135师810团之番号,战后更改为134师番号,为后续计提前使用134师番号)。入3班不久,结识了广安同乡歪老壳,而歪老壳对杨智显出的莫名亲近,弄得杨智揣测不安。后来得知歪老壳有个在读书的侄子,正盼着光宗耀祖。歪老壳说一见杨智就像看见自家侄儿,巴适得很。高杆龙素来敬重读书人,对斯文的学生兵杨智照顾有加。

804团团长向文兵毕业于四川陆军讲武堂,是20军中为数不多用脑打仗的军官。与其他军官不同,向文兵平时颇为关爱士卒,团内军官和士卒们也异常团结,加之其本人注重战术,因此他的团是20军8个团中最能打的团。所以20军到达战场后出击的首战就派出804团。

20军的优点是作战经验丰富,且上下团结,敢于牺牲,尤其擅长山地作战,缺点是武器装备差,缺少近代战争的战术,军中以袍哥义气团结。

此时天空完全暗下,只有前方闪烁着一片枪火,不时有榴弹飞进人群、声光炸起。804团的三百多人已变纵队为散兵队形,弟兄们一阵呐喊“杀,抢龟儿子的火药(枪)”、“雄起”,端着“老套筒”、“汉阳造”,拎着大刀、手榴弹,钻进黑暗中快速奔进。幸亏是夜晚天黑,鬼子的火炮无法开火,且鬼子高准度的枪法在黑暗中也无法发挥,暂未给川军弟兄造成太大的伤亡。

不久,鬼子的阵地上传来了零零散散的爆炸声和火光,这是突前的弟兄投出了手榴弹和缴获的鬼子手雷,前锋距敌已近三四十米啦。就见一名鬼子军官跳出战壕,武士刀一挥大声尖叫“突鸡给给!”,随即约一百多名鬼子四脚并用地爬出战壕,端着三八大盖恶狠狠地冲向而来。

鬼子军官颇有经验,唯恐兄弟们冲进战壕缠斗,使其自傲的拼刺技术无法施展。前日,鬼子就是依仗着强大火力和白刃拼刺,将此地驻防的一个师的兄弟部队击溃而夺得阵地,此时又妄图故技重施。

这时,804团的一位上尉连长喊道:“格老子,冲上去弄死他龟儿子。”说着,抽出背上大刀、径直扑向鬼子,在他的带动下,全团士兵纷纷跃前,口中喊着“上哦,杀龟儿子”,“杀瓜皮”,还有“抢他龟儿的火药(枪)”,手中各色枪只纷纷开火,有的投出一颗颗手榴弹,而后便挺着枪刺、挥着大刀朝鬼子冲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双方如火星撞地球般碰撞在一起,他们身高相差无几,804团的弟兄们大多脚穿草鞋、轻便灵活,凭着多年山地作战的敏捷和骁勇,对上拼刺训练有素的鬼子毫不吃亏,怒吼声、惨叫声瞬时混成一片。

杨智睁大双眼,紧跟着前头一左一右的歪老壳和高杆龙。见过白天的惨烈肉搏后,杨智已不再迈不开步子,只是大口喘息着。这时二名鬼子冲突而来,迎面碰上两人,挺枪直刺,真真正地“稳、准、狠”。高杆龙双手握着近一米长的苗刀,大吼一声,一个左侧身让过枪刺,趁鬼子收势不及,长刀闪电划过,刀锋精准地划过鬼子脖颈。与此同时,歪老壳奋力格开另一名粗壮鬼子的强悍突刺,强力的碰撞使得疲惫的歪老壳连退两步,身子一歪险些跌倒,鬼子如影随行地挺枪再刺,丝毫不顾旁边手足无措的杨智。杨智眼瞅歪老壳命悬一线,一咬牙一挺枪刺向鬼子左胁。虽然这一刺绵软无力,也让鬼子顾此失彼。小鬼子不得已挥枪横格,一下撞得杨智长枪险些脱手。此时不待鬼子继续动作,高杆龙已回转身、举刀奔刺而来,长长的刀锋直直插入鬼子后心,鬼子惨叫一声、全身抽搐,随着高杆龙抽刀便一头栽倒。高杆龙是贵州苗族人,身高臂长,自小习武,耍得一口好苗刀;有着当地不多的一米七五的高个,因本姓龙,则江湖人称“高杆龙”,其生性豪爽、侠义任事,因江湖追杀,不得已在贵阳参加了20军。

歪老壳对杨智赞了一声“娃儿要得,枪要抓紧哈”,“晓得啰”杨智为了打消恐惧大声应道,顿时一股浓浓的血腥味灌进口中。

三人不再多言,仍保持倒三角队形,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那片弥漫着血雾的惨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