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渡江(五)

川卒 梅沙闲士 1586 字 3天前

11日,日军以步骑炮联合向城西上新河棉花堤守军发起猛烈进攻,我守军官兵抱定必死决心,前仆后继,屡次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日军采用迂回战术,趁隙进击江东门,致使我棉花堤阵地顿形突出,不得已退却至棉花堤稍后一线抵抗。敌机十余架次,轮流轰炸我城中各守备队阵地,敌我态势犬牙交错,几经冲击,我军虽伤亡惨重,但是阵地仍然屹然未动。

12日拂晓,京城外的日军,纷纷向我固守腹廓阵地的友军发起猛攻。此时我城郊部队,竭力作战。八时许,敌炮兵开始向清凉山水西门一线阵地发动炮击,我虽伤亡惨重,但仍坚守不退。11时,罗团长接萧司令死令,率领宪兵部的弟兄,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并增筑巷战工事,准备决死一战。16时,宪兵团奉令将水西门一带阵地交友军51师守备,交接尚未完毕,日军以装甲部队为前导,配合飞机大炮,突破南门阵地,步兵纷纷涌入,水西门与棉花堤皆失守,城中秩序,顿形纷乱,宪兵团与各部官兵俱已失联,弃守态势已成定局。但罗团长率宪兵二团、教导团和重机枪营弟兄们退守汉中门、清凉门,仍整肃部队,构筑工事,下定决心寸步不让鬼子向下关推进。

是日夜,日军步兵第45联队第3大队,从上新河向下关方向推进,与宪兵团发生激烈交火,此时宪兵部队已伤亡较大,罗团长见战况危急,唯恐抵挡不住,坏了渡江大事,便向萧司令请求增援。

鬼子步兵第45联队隶属于第10军第六师团,是“八一三”会战中从杭州湾登陆的生力部队,追击到京城附近时未遭遇过顽强的抵抗。在进攻京城的战斗中,第45联队隶属于左翼队,任务是向京城西北攻击水西门、汉西门,并逐渐朝下关移动,截断守军退路。

杨志率领部队到达清凉门后,便叫停了队伍,向前仔细观察。见前方宪兵弟兄们正依托着临时构筑的工事,或躲在河堤下,拼力阻击。而正进攻的是鬼子11中队。鬼子第3大队挟破城之淫威,一路趾高气昂行进,哪知在此被宪兵弟兄们迎头一击,损伤不少。鬼子大尉大队长恼羞成怒,嚣张的乱叫,下令鬼子兵狂攻。宪兵团装备精良,三挺重机枪和十挺轻机枪狂吐着火舌,但鬼子仍在玩命地前突。

杨志叫过王营长和赵营长,下令道:“鬼子只有一个大队、一千来人,连续作战一天,估计早已疲惫不堪啦。我决定发起反击,一鼓作气吃掉他们。我率一营绕至右冀突击,率先发起冲锋。王营长你部向正面增援,并告知罗团长。赵营长你部绕至左冀突击,隐蔽潜进,先不要暴露行踪。你们两部并宪兵弟兄见右冀发起冲锋后,一起出击。记住机枪在前开路,接敌前全体投弹,全体猛烈开火,接敌后白刃拼杀,明白了吗?”出发前,杨志从特战连和797团三营分别给两部调配了二十挺轻机枪。自从干掉国崎支队,杨志富得流油,仅特战连和797团三营就有上百挺轻机枪。

“明白,一定干死小鬼子。”两个营长都是沙场老手,见手下士猛械良,人多势众,信心十足。

当即,杨志令着一营沿着右侧河堤下,利用夜色悄悄向鬼子右冀潜进,到达地方后,见鬼子左冀边缘居然的十几个鬼子兵在巡视警戒,便叫过神枪手们,趁着前方激烈的枪声将其一一击毙,然后,让机枪手、花机关在前,全体上刺刀,准备手榴弹。

略等了一会儿,估计正面和左冀基本到位了,便散开队形,向前摸进。近敌五十米后,看见鬼子大队长正向前挥着指挥刀不停大喊大叫着,便安排神枪手们,射击鬼子军官和机枪手,吩咐弟兄们见鬼子大队长击毙后,便快速前冲。交待完毕,端起狙击枪瞄准了鬼子大队长,景一枪和各个神枪手一一选择对准军官和机枪手,随着杨志枪声响,景一枪和神枪手们也响起了枪声,只见鬼子大队长和队部军官一下倒下五六个,旁边的两挺重机枪手也纷纷扑倒在地。身后三十多挺机枪立时火舌狂喷,弟兄们闷头不响地窜了出去,二十来米后,200多颗手榴弹就抛进了敌阵,一下子爆炸声四起,火光四射。

杨志端着上了刺刀的狙击枪,也快速前冲,高杆龙和马大虎拎着长刀一左一右地护卫着。这时敌正面和右冀也传来数十挺机枪的怒吼,和弟兄们的呐喊声。在七八十挺机枪狂扫和数百颗手榴弹的关照下,鬼子猝不及防一下就报销了数百人,其他鬼子则不知所措,后方又没有任何指示,慌忙各自为战,死伤惨重。三面之下围攻,机枪手们冲锋在前,不停搂火不停换弹匣,还未与鬼子接触,便干掉了大半。

杨志早就被弟兄们抛在了身后,连一个鬼子都未碰上,见鬼子开始后退了,便大叫道:“特战连向后包抄,不要让鬼子跑了。”便领着警卫班率先向鬼子大队长所在后方冲去,特战连的弟兄也紧跟着转向。来到鬼子后方,有人自觉得操着鬼子后方押阵的两挺重机枪,对着后退的鬼子开始扫射。鬼子被包了饺子,只剩下一个个被吃掉。十几分钟后,在我军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的围攻之下,鬼子45联队第3 大队一千多人被全部消灭。

小主,

金陵保卫战撤退命令下达以后,各个部队都涌向下关渡口,仅有粤军83军、66军成建制从日军正面突围。国军高级将领纷纷渡河以后,历史档案中对仍然滞留在城内的守军的动向记录非常少。而在日军的档案中却有记录,一队五千余人的守军从京城突围,将其一个中队击溃后消失在京城西面。但这次突围,在我国档案中却找不到相关资料。

根据日军记载,12日晚,日军攻入了南京城内。四十五联队命令第三大队向水西门以西的上河镇攻击,第三大队派出第十一中队为先头部队占领上河镇后,接到命令:“第十一中队为左追击队,配属工兵两个分队和一门山炮,沿江岸堤坝向下关方面挺进,以截断敌军的退路。”因为日军发现下关方面有大量中国军民正在渡江。

《步兵第四十五联队史》记载:第十一中队从上河镇出发,每个士兵带了160发子弹,中队携带了炮弹18枚。一出发就遇到了敌军侦查部队。由于靠近江边,无法判断具体数量,估计有3000人以上。随后双方发生了激战,敌军蜂拥而来,我军投入了所有兵力,中队长被击毙,根据日军的记载“阵亡大队长大尉等16人,负伤36人,敌军尸体2300具,缴获迫击炮、捷克式机枪以及其他大量武器弹药,敌军队沿长江岸边退去。”

这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日军战报造假的力度并不比国军低。日军一个中队的编制在200人左右,加上配属的两个工兵分队,总人数应该在300-400之间。日军的轻武器并不比国军先进,人数悬殊还经过白刃战,仅仅伤亡52人,却造成我军2000多人的伤亡。除非鬼子个个是刀枪不入的神兵,才能创造这样的战绩。

更夸张的是,战后鬼子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给该中队颁发了一个奖状,其中写道:“忽然遭遇了近2万人的敌军大部队,发生了遭遇战……该部队阵亡16人,负伤26人,仍毅然以寡敌众,击毙或刺死敌军参谋长等两千余人……”400人打2万人,还大获全胜,看来神剧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而倭国的战史专家儿岛襄写的《日中战争:金陵到武汉》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中国军队向西强行突围,丢弃了大量辎重后冲过日军防线。阻挡其前进的一个中队顽强战斗,不幸全灭。”倭国学者岗绮溪子的《日中战争问题点检证》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是这支突围的约五千人的部队攻击依然炙烈,击溃第十一中队的阵地后匆匆逃走。”

根据《第五十一师战斗详报》记载:8日,该师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这俩人随后被转移到后方治疗。12日,302团团长程智阵亡,306团团长邱维达负伤。营连级以下军官牺牲更甚。也就是说留守在城内的部队,已无团长级别的指挥官。但关于58师在京城的战斗情况,档案中却无记载,甚至后来编写的史书连其旅、团长名字都不详,这部分档案应该是在后来的战争中遗失。

如此就能解释,为何历史档案中为何没有记录这次战斗。一般历史记录都是围绕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展开的。在京城保卫战中这次小规模突围战斗当然算不上重大事件,自然也就无人去记录他们的战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