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空军部队空袭武汉,飞机数量损失不少,但日陆航部队的德川好敏中将和掌管海军第2联合空战队的塚原二四三中将,仍然派出飞机为第六师团助战。
坂井支队在七里河的两次进攻失败后,师团长稻叶四郎便联系了飞机前来助战。这次鬼子飞机吸取了教训,不敢再低空轰炸,只躲在高空扔炸弹,命中率自然大打折扣,甚至有几枚炸弹扔到了河对岸,差点将坂井安排在河边监视防守的一小队鬼子兵炸上天,吓得小鬼子慌忙后退。
正因鬼子飞机投弹准度太差,797团凭借坚固的防空工事,虽然有些伤亡,但没有影响战斗力。坂井老鬼子再次派出两个中队强行渡河,797团的弟兄们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始终将鬼子挡在七里河马家棚口地区不得寸进。反而在我数支潜伏突击队的不停袭扰下,日夜不得安生,弄得坂井焦头烂额。
稻叶四郎对坂井支队的进军深感不满,小脑袋一歪就打起了鬼主意,与参谋长商量后,调派了两个中队加一个桥梁材料中队,绕道从干汊河向军埠三拐方向行军,欲从汤池果树翻黄茅岭到桐城大关。而我潜伏突击队将注意力全都集中于坂井支队身上,未发现这支从肥西偷偷摸摸出动的部队。
数天后,由冈本大队长率领的这支偷袭部队到达干汊河镇外,此处河面不宽,鬼子桥梁中队很快就架设了浮桥,400多鬼子渡过杭埠河向荷包山攻击而来。
荷包山是位于汤池和舒城交界处的一座小山。舒城到庐江只有一条大道,即舒城——军铺——四十铺——三十铺——二十铺——庐江,而荷包山在军埠和四十铺之间,是舒城到庐江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时,为防止鬼子入侵,133师杨汉玉派徐昭鉴的798团的第1营(营长张玉辉)在荷包山周围驻扎,张玉辉营长则安排了机2连少校连长(连长曹禹江)防守荷包山。
5月中旬,798团一营的部队就来到荷包山,刚驻下就立即动手挖战壕,修工事,日夜奋战,布置防线。短短几天内,在荷包山尾修筑了一条南自藕塘、北至青蛙塘一里多长的交通壕。
据当地老人回忆,一营部队到来后,大部分吃住都在山上,没有惊动当地老百姓,对群众秋毫无犯,不拉夫,不征粮,买卖公平。弟兄们到村庄买鸡和鸡蛋均按市价付款,军民关系很好。听说是抗日部队,当地百姓非常欢迎,莫庄农民鲁勤友主动带领乡亲们上山送水、送菜慰劳他们。官兵们都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他们一边喝着开水,一边劝慰老人和乡亲们赶紧离开这里,免遭小鬼子残害,营部军需官赵国清诚恳地说:“乡亲们,赶快带家人离开这里,小鬼子惨无人道,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我们是准备在这里与小鬼子拼死血战的!”。在一营弟兄们的竭力催促下,庄里的百姓才离家出走,全部撤退。
6月13日,正值农历关帝会(农历5月13日),这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上空有四架飞机来回盘旋,冈本部队约400余人先从舒城界碑口(原名界碑),开始对荷包山进攻,由于一营弟兄的奋勇抵抗,强攻未成。于是日军一部分兵力绕道龙王庙,占领了荷包山北面的腊子山,接着又派一支日军从王庄北面的火岗头向荷包山东侧发动多次进攻,皆被守在小山尾交通壕的弟兄击退。最后,日军派特爆组从荷包山西面最险陡处偷袭,夺取了机2连的两挺机枪,向镇守交通壕的弟兄扫射,机2连受到两面夹攻,伤亡很大,仍然顽强坚持作战,个个临危不惧。
14日早晨八点,鬼子又开始向山头进攻,枪声十分密集得像放鞭炮似的,等接近小山尾顶时,枪声突然停止了。两天的激战,弟兄们子弹快消耗完了。张营长抽出大刀,大声怒吼:“兄弟们,跟龟儿子拼啰!”,随后弟兄们冲出战壕,挥舞着大刀与鬼子展开了面对面的拼刺肉搏。只听到一阵阵“杀!杀!”的喊叫声,一营弟兄们奋勇拼杀,杀得鬼子们伤亡惨重。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一营共击退鬼子七次冲锋,伤亡百余人,但张营长不幸壮烈牺牲。随后,一营不得不从张大山向泗洲庵方向撤退,在撤退时,弟兄们沿途边跑边喊“乡亲们,鬼子来了要杀人喽,快跑,要不跟我们走,有饭给你们吃!”。
鬼子们伤亡百余人也撤离了荷包山,并将伤兵用马车拖走。小鬼子将死亡人员集中拖到舒城三拐的夏庄,浇上洋油(煤油),加上木柴,焚尸烧毁,被烧的有许多是朝鲜和台湾人,当时有少数隐藏在家未走的村民,能听到有受伤未死的发出惨叫:“我们还没有死,是活的……”但仍旧被一同烧死,可见小鬼子多么残暴,简直猪狗不如。日军处理伤员后,计划从汤池向马槽、果树方向进发。
14日晚,战斗结束后,村民陆续回家。15日上午,鲁勤友和乡亲们上山探望,惨景满目:遍山草木被践踏像蜘蛛网一样,泥沙、血土、尸体混杂,一片狼藉。在小山尾交通壕北头,只见一位阵亡将士坐靠在山沟壁上,胸口中弹,鲁勤友、鲁勤流两兄弟认出了他就是劝乡亲们撤离的军需官赵国清,在他身上找出了一张“血钞”,上面写着“抗日寇、抵日货、爱国民、敢战死”字样。在交通壕南头,一位战士名叫江正平,是一个白面书生,是部队文书,头部中弹而死,身挎公文包,身上还有一枚铜质狮象私章。他们还发现在荷包山山腰筛子岭处,有一位士兵,是机枪手,名叫黄凯。他的腹部被炸开,肠子流出体外,身边有一堆机枪弹壳,死时还趴在地上,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小主,
最悲惨的是在筛子岭单兵掩体内,躺着一位战士,其胸腹部被鬼子捅刺数十刀,像蜂窝眼一样。据说该战士当时腿部受伤,在撤退时未能跟上队伍,隐藏在掩体内。后来一班鬼子上来,没有察觉到他,他用花机关,选择最佳射击时机,一阵猛烈扫射,鬼子死伤大半。日寇气急败坏,调兵包围了筛子岭单兵工事,将这位战士用乱刀捅死。可惜没找着他的任何标记、符号,身边只有一堆花机关子弹壳和一堆药布,不知其姓名和职务,成了无名英雄。还有很多的不知名战士,他们为抗击日寇保卫国土,英勇捐躯。荷包山战斗,我军虽然撤退,但抵抗日寇侵略、顽强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赞颂,影响深远。
15日以后,荷包山周围群众从舒庐二界两边,上山收殓阵亡将士尸骨,掩埋安葬,就地堆坟。45年鬼子投降后,众乡亲又从各个土坟中把所埋“兵骨”捡装,放在一个大木桶里,重新埋在筛子岭东山脚下撒网地南侧,重建“兵坟”。每逢清明、冬至,附近百姓像敬自家祖坟一样对兵坟进行祭拜。解放后,虽经土改、合作化、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等运动,多次开荒造林,其他“土坟”大都消失,但当地干部群众努力保护“兵坟”,使“兵坟”尚存,抗日英魂永存。鲁勤友之子鲁修国每年都要携儿孙去“兵坟”祭拜,为表达缅怀先烈悼念之情。1998年他自筹资金,为荷包山川军抗日血战60周年竖立烈士墓碑,于兵坟之前。上刻碑文:
六十年前五·一三(农历),
中日激战荷包山。
抗日烈士知多少,
血钞血书名姓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