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出后,整个朝堂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朝廷依照严格的礼仪制度,为这位曾经的开国之君举行了一场极为隆重盛大的葬礼。葬礼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无数官员和百姓纷纷前来吊唁,表达他们对李渊的深切缅怀之情。
在葬礼结束后,朝廷还追赠李渊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以此来彰显他一生的功绩和威望。最后,李渊的遗体被庄重地安放在了一座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献陵之中。这座陵墓见证了李渊生前的荣耀与辉煌,也成为了他永远安息之所。从此,他长眠于此,静静地守护着这片他曾经倾尽心血统治过的土地。
总的来说,李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举措,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且不说他有一个名垂青史、震古烁今的儿子,也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想当年,李渊可谓是人丁兴旺,膝下子女众多,而且个个都是天赋超群、才华横溢、容貌俊美之辈。而在这些儿女当中,又以他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最为出色,堪称人中龙凤。
先说这李建成,自小就聪明绝顶,过目不忘,对于那些经典史籍、诸子百家之作都能倒背如流。不仅如此,他还在文韬武略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论起行军打仗来,他多次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建立了无数赫赫功勋(虽然最后都是要二凤去救他的);而在治理国家政事方面,他同样表现得极为出色,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治国安邦之才,制定出来的政策措施深受百姓们的拥护与爱戴,真真是赢得了民心民意。
只可惜啊,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既生瑜,何生亮?”像李建成这样优秀杰出的人物,偏偏遇到了他那个如同天上降下的紫薇星一般光芒万丈、耀眼夺目的弟弟——李世民。
李世民自幼便显露出过人的睿智与胆略,不论是征战沙场还是筹谋规划,皆为当世之佼佼。岁月流转,其功勋愈发显赫,声名远播。
逐渐地,众人的目光皆汇聚于这位旷世奇才身上,而李建成的光辉则被其全然遮蔽。乃至其父李渊,在李世民辉煌的功绩前,亦相形见绌。李世民在武德年间也被称为天策上将,这是唐高祖李渊为嘉奖次子李世民而开设的官职。
公元 621 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势力,为唐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李世民的卓越战功,李渊认为其官职已不足以彰显其荣耀,于是特设天策上将一职,并加领司徒,位列三公之上。
天策上将拥有众多特权,可自置官属,包括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曹参军事二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兵曹参军事二人,骑曹参军事二人,铠曹参军事二人,士曹参军事二人,以及参军事六人。此外,天策府还设置了骠骑、车骑两将军府,以统领府内诸军。
天策上将这一职位的设立,不仅是对李世民个人功绩的高度认可,也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玄武门之变与其说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还不如说是李世民和李渊的争斗,因为大唐征战之时大半的疆土都是李世民和姐姐平阳公主打下来的,李渊的出征被围困之时,还是李世民救他的。这种情况又怎么能服众呢。
还有李世民活捉窦建德时,就已经和父亲说过窦建德为人宽厚,礼贤下士。在河北的民心和名声极好,这样的人只能招抚,不能诛杀。谁知道李渊根本不听李世民的话,直接一顿骚操作杀了窦建德,这样的行为直接让刚刚安抚下来的河北百姓哗变闹事起来。
李世民只能逐步安抚河北民心,给他爹收拾着烂摊子。当然李世民给李渊收拾烂摊子也不是没有收获的,他获得了河北地区民心。但是李世民疲劳奔波的样子也让跟在李世民身边的天策府众人心生不满起来。主公他爹不仅不给儿子助力,还老是给他拖后腿。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兵权民心两重助力。
而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军队和有着绝对控制权,但是李渊做不到,他只能扶持李建成和李世民进行争斗,他在从中找寻夺取兵权的机会,谁知道他平衡之术玩脱了,李世民直接不陪他玩这种权衡的游戏,他直接就掀了桌子,手持利剑剑指皇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