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犹如瀑布般垂落在身后,被精心梳理成了两条小巧玲珑的辫子,随着她轻盈的步伐微微晃动着,好似两只欢快跳跃的小兔子。
她身上穿着一袭粉色的襦裙,裙子的裙摆上绣满了一朵朵精致华美的花朵图案,这些花儿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般装扮,愈发衬托得她清新脱俗、气质高雅,宛如从画中走出来的小仙女一般。
小姑娘跟随宫人的引领步入宫殿之时,她的身姿既恭敬有礼,又不显得拘谨生硬,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杨坚与独孤皇后坐在上方,仔细端详着这个伶俐乖巧的小姑娘,越看越是满心欢喜,心中暗自思忖:他们夫妇俩连李世民都已过继到膝下,如今再将这三娘也收作养女,想必叔德应当不会有所异议吧。
就在这深宫内苑之中,窦氏静静地陪伴着李世民。忽然间,她的视线被一道熟悉的身影所吸引——那正是她许久未见的女儿。母女俩四目相对,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觑起来。
要说起这其中缘由,还得从杨坚和独孤皇后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认知讲起。他们深知自己并非那种善于教导孩子成才之人,尤其是在面对像李世民这样天资聪颖的孩子时,更是心中没底。
回想起自家那五个不成器的儿子,便越发觉得担忧不已。生怕因为自己不当的教养方式而浪费了李世民的天赋,将其培养成一个碌碌无为之君。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让窦氏入宫,继续承担起教养小李世民的重任。
如今的窦氏,在唐国公府中的地位可谓是坚如磐石、稳若泰山。无论是家中众人,亦或是身为一家之主的李渊,皆无法撼动她分毫。
如此一来,李渊不仅收获了这个实际上是自己儿子,但名义上却是表弟的李世民,与此同时,家里还迎来了另一位成员——实则为女儿,却以表妹之名相称的三娘。如此一来,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李渊(咬牙切齿jpg):这喜事给你,你要不要啊。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流传着:“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其实都是从平阳昭公主那儿分来的。”
然而,这种观点实在是令人费解,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那些人看低了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威震天下的唐太宗呢?还是他们对平阳昭公主这位巾帼不让须眉、智勇双全的奇女子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尊重?
要知道,李世民自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天赋。他统领大军南征北战,破敌无数,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虎牢关之战大破窦建德与王世充联军,还是平定刘黑闼叛乱等一系列战役,都充分证明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而平阳昭公主同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在隋末唐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毅然挺身而出,组织义军,驰骋沙场,为李唐江山的稳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所率领的军队军纪严明,作战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
因此,将李世民的战功简单地归结于从平阳昭公主那里分得而来,无疑是对两位历史伟人的贬低和误解。
他们各自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和评价他们的功绩,而非轻易听信那些毫无根据的传言。
而李世民这位皇帝,其军事才能堪称卓越至极!就连伟大的教员都曾赞誉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如此高的评价,足以证明李世民在军事方面的非凡造诣。若有人胆敢质疑他不善征战,那无疑是天大的玩笑话。
想当年,他以区区三千兵力对阵敌方整整十万大军,却能够凭借着自身的智谋与勇气,硬生生地赢得这场看似毫无胜算的战斗。而在渭水之盟时,他更是只带着区区六人,便将劼利和突利两位可汗给狠狠地骂走了,这份胆略和气魄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李世民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绝非虚言,而是实打实通过一场又一场激烈战役拼搏而来的。就拿平定薛举来说吧,公元 618 年,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出征薛举。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浅水原之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李世民沉着冷静、指挥有方,最终一举击溃了薛举的部队,成功地平定了陇西地区,使得这片土地重归大唐的统治之下。
紧接着,公元 619 年,李世民再次挂帅出征,这次的对手是刘武周。经过一番鏖战,在柏壁之战中,李世民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智慧,巧妙布局、果断出击,打得刘武周的军队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此役过后,山西地区得以顺利收复,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版图。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公元 621 年。这一年,对于李唐王朝而言,注定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当时,天下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各地势力纷争不断。而李世民,则率领着他那支英勇无畏、训练有素的军队,踏上了征战王世充的征程。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