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常氏每日都精心调养身子,按时服用滋补的汤药,还时常到御花园散步锻炼。
或许是这份强烈的母爱和坚定的信念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常氏的身体状况竟奇迹般地逐渐好转起来。不仅面色日益红润,精神状态也愈发饱满。
而常氏身体的康复,让一直关心她的朱标深感欣慰。朱标甚至觉得当初自己决定让出帝脉之举实在是明智之极。
因为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兄弟之间可能因争夺皇位而引发的纷争,又换来了家庭的和睦安宁。
然而,这一切对于朱棣来说却并非好事。自从被确定将会承继大统之后,朱棣便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堆渴望成为帝师、名垂青史的大人们纷纷求到了朱元璋面前,争相毛遂自荐。
这些人当中,不乏德高望重之士,个个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面对如此众多的“良师”,朱棣顿感压力倍增,仿佛被淹没在了一片知识的海洋之中,难以喘息。
那些清正廉洁的大臣们,着实令朱元璋感到颇为棘手。他眉头紧蹙,沉思片刻后,只得提起那支如椽巨笔,潇洒一挥,将这些人统统划归到朱棣名下。
要知道,在金榜盘点之中,朱棣已然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实力,若是再能得到众多杰出文臣武将的悉心教诲与指点,想必日后定会变得更为强大、出色。
徐达满怀怜爱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即将成为自己乘龙快婿的少年,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只见朱棣眼眶发黑,双目无神,显然是疲惫至极,但仍然强打精神看向徐达,有气无力地说道:“师傅,请开始今日的教导吧……”
而另一边,马皇后看到端坐在凳子上不停打瞌睡的朱棣,更是心疼不已。她轻轻摇了摇头,转身快步走向朱元璋所在之处。
一见到朱元璋,马皇后二话不说,直接伸手揪住他的耳朵,嗔怒地责备道:“老四如今身子骨尚未完全长成呢!你却给他安排如此之多的教习之人,难道真要把咱们家的儿子当成庄稼地里埋头苦干的老牛来使唤不成?哪有你这样当爹的”
只见马皇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那愤怒的模样仿佛能喷出火来。她气呼呼地伸出手,一把揪住了朱元璋的耳朵,用力往上一提。
可怜的朱元璋疼得龇牙咧嘴,但却不敢大声喊叫,只得压低声音,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小声嘟囔道:“咱家这可都是为了老四着想啊!日后等他继承咱家的皇位时,也不至于啥都不懂、两眼一抹黑嘛。”
然而此刻的朱棣年纪尚幼,就算朱元璋有心要将皇位直接传给他,以获取系统给予的丰厚奖励,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事啊。
因此,目前的朱棣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燕王而已。不过朱元璋心里早已有了盘算,决定待到朱棣大婚之后,再正式考虑传位一事。
毕竟,到那时朱棣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些,更有能力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然而,当朱元璋目光触及到自家四儿子那眼下浓重得如同墨染一般的黑眼圈时,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这孩子,这些日子想必是累坏了吧!
于是乎,这位铁血帝王难得地展现出了些许温情,大手一挥,直接下令将朱棣的老师数量削减了一半之多,如此一来,朱棣也总算能稍稍松口气,获得一个稍作喘息的宝贵机会。
不过呢,仅仅只是减轻课业负担显然还不够,毕竟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朱元璋紧接着又传召来了宫中的太医们,吩咐他们务必给朱棣以及徐达家的闺女好好瞧瞧身子,开出一些滋补调养的方子来,务必要让两人尽快恢复元气。
因为呀,在朱元璋的心中可是有着一番盘算——待到二人完婚之后,可得抓紧时间给他生下皇孙朱高炽才行呐!
这样一来,等小家伙呱呱坠地后,自己便能亲自将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精心培养啦!
说不定将来这朱高炽也能比历史上的那个明仁宗更加厉害。想到此处,朱元璋那张原本严肃刻板的脸上竟也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慈爱的笑容来。
————————
朱棣(狂打哈欠版jpg):爹,你真没把我当人使唤啊。
子楚(后背发凉):大父,孩子不是想生就能生的。
嬴稷(失望jpg):那寡人的乖曾孙还得有一阵才能见着。
子楚(无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