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眼界不足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534 字 13天前

为了摆脱这些困扰,他开始尝试着闹中取静,在马背上站桩行拳。

马背上当然不能有真的站桩,但可以练意。

骑马就是马步,双腿不能立地,也没有马镫可以踩,就将根基放在腰胯之间,用双腿夹紧马鞍,尝试着拧腰转胯,将力量传导至手臂。

一开始有些别扭,可是练习了两天后,他却摸出了一点门道,对枪矛之术也有了新的领悟。

大枪原本就是马战技术,真正的大将都是跃马横枪,取上将首级于万军之中,很少有步战的。

所以枪法简单到令人发指,不过拦拿扎几式而已,根本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招法,真正的精华都在细微之处,毫厘之间。

甚至于步法都不是必要的,骑在马背上,哪有步法而言。

变化都在腰胯以上,甚至只有双臂之上。

身体不过俯仰拧转而已。

想通了这一点,赵延年觉得自己对枪法的认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对是错,就看实践的效果了。

——

直道沿途有郡县,可以为大军提供粮草以及现成的住宿条件,大军因此免了携带辎重和扎营、造饭的辛苦,每天可以多赶一段时间路,到了地点就可以住宿、吃饭,好好休息。

这也是战时可以及时增援的原因之一。

八百里直道,正常情况下骑兵七天即可到达,军情紧急时,轻骑三四天就可以赶到战场。

这样的速度,放眼世界史都堪称奇迹。

这次增援代郡、雁门,朝廷并没有出动多少军队,也就是赵信、桀龙等人率领的轻骑兵。

赵延年无法理解这种安排。

在他看来,匈奴人在夏季大举入侵,又是新单于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应该出动大军迎头痛击,打掉伊稚邪的威风,让他无法统治草原,造成匈奴人的进一步内乱。

只派几千骑兵来应付一下,实在是浪费机会,近乎敷衍。

或许正如苏武所说,朝廷有西南和北疆之间犹豫,还没拿定主意。

只能说高层的想法,他一个普通戍卒想不明白。

他和赵破奴、仆朋提过这件事,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结果他们比他更糊涂。

仆朋甚至不想搞明白这里面的原因,只知道听命令就行。

那是长官们要考虑的事。

赵破奴倒是想搞明白,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他了解的信息还不如赵延年多,甚至不知道朝廷用兵西南的事。

这让赵延年有了新的想法。

到了长安后,拜访苏嘉的时候,不能过于疏远,要留心结交一下。

苏氏父子是他目前能接触到的最高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