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十二点零三分,一个新生命降临,尽管生的是女孩,一凡和妻子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当时就给小孩取名为张依晨,意思是在医院出生,时间是早晨,而且名字听起来很好听,喊起来也顺口。
小依晨生下来就听话,两只乌黑的小眼,到处张望,只要挨着了母亲就不哭不闹,两个女同学亲历了小依晨的诞生,都索要喜蛋吃,一凡笑笑说,明天再补。
一凡养父母听到自己儿媳妇生了小孩是第二天的上午,两个老人喜滋滋地叫自己侄人开着手扶拖拉机送他们来到医院,下午就把陈艳青接回了家里,由养父母服侍做月子,一凡还得上课。
日子平凡而又忙碌地过着,小依晨在家人的照料下也学会了走路,喊爷爷、奶奶,喊爸爸、妈妈,在小依晨周岁过后,一凡与妻子商量说想去广东打工,说是与广东那边打工的同学联系好了,趁暑假时候出去,万一不行,开学前就回来。
妻子艳青同意了一凡的建议,可一凡的父母却不太同意,说一凡放着有书不教,出去打工,学校的课没上,会不会开除公职。
一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说是趁暑假两个月时间,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广东有熟悉的人,去到后就可以上班,暑假没事,多一份工资,小孩子慢慢长大,花消越来越大,有机会去赚钱,为何不珍惜呢?
其实一凡最初的想法就是努力地赚钱,让妻子、小孩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让外氏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看,自己不是那种扶不起的阿斗。
一凡去街上买了一个写着“为人民服务”大帆布袋子,把在外面要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换洗衣服都装上,母亲说要不要带棉被出去,一凡说,稳定下了再去那边买。
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初三,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凡一生都不会忘记。
临行前一个晚上,两夫妻不断地说着情话,妻子交待他在外要注意身体,一日三餐要吃饱,广东天气热要注意防暑等关心的话,一凡搂着妻子两人聊到很晚才睡,想想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对妻子百般不舍。
早上九点,一凡整理好帆布袋里的衣物,以防在外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把老道士教的药功所需药粉特意放在一个便于取的地方,准备去坐路过的九点半的车。
临行前又嘱咐父母要注意身体后,在女儿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叫妻子去推自行车,送自己去村口坐班车,就要上车时还不忘在妻子脸上深深的亲了一口,抱了抱妻子后坐上了去县城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