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地方施良策

萧逸尘在与谋士们商议过后,又综合了地方乡绅代表反馈的情况,决定先从地方的水利设施建设入手。他亲自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的水利官员,组成了一支考察队伍,前往各地查看水渠、河道等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

这支考察队伍一路奔波,足迹遍布大永王朝的多个郡县。每到一处,他们都详细记录下水渠的破损程度、水流走向以及周边农田的灌溉需求等信息。在一个名叫清平郡的地方,他们发现当地的主水渠因为多年的洪水冲刷,多处出现了裂缝和塌陷,导致水流不畅,大片农田无法得到充足的灌溉,百姓们为此愁眉不展。

萧逸尘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下令拨出专款,召集当地的工匠和百姓,准备对清平郡的水渠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他还亲自来到清平郡,现场指挥施工,鼓舞着工匠和百姓们的士气,说道:“各位乡亲们,本王知道这水渠坏了,大家的庄稼收成受影响,心里都不好受。但大家放心,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把这水渠修好,往后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粮食也会大丰收啊。”

百姓们看到宁王如此重视他们的生计,纷纷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到修缮工作中来。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搬运石块、挖掘土方,老人们则帮忙烧水做饭,照顾施工的众人,妇女们也力所能及地做着一些富助的活儿,整个清平郡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修缮水渠的同时,萧逸尘还听取了水利官员的建议,对水渠的设计进行了一些优化,增加了几个分流口,这样可以让水流更加均匀地灌溉到周边的农田,提高灌溉效率。经过数月的努力,清平郡的水渠终于修缮完成,清澈的水流顺畅地流淌在渠道之中,滋润着干涸已久的农田。

看着农田里重新焕发生机,百姓们欢呼雀跃,对萧逸尘感恩戴德,还自发地在水渠边立了一块石碑,刻上了 “宁王恩泽渠” 几个大字,以铭记萧逸尘的功绩。

而萧逸尘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的道路建设。在一些偏远的山区郡县,因为道路崎岖难行,不仅百姓出行不便,而且山里的特产也难以运出销售,导致当地经济十分落后。萧逸尘决定动用自己的封地收入,招募劳工,修建连接这些山区郡县与外界的官道。

修路的过程同样充满艰辛,要开山劈石、填平沟壑,但萧逸尘时常亲临施工现场,督促工程进度,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条条平坦的官道逐渐在山间延伸开来,往日封闭的山区郡县终于与外界连通起来,山里的特产得以运往各地销售,百姓们的收入也逐渐增加,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随着这些地方施政举措的开展,萧逸尘的名声在民间越发响亮,百姓们都传颂着他的善举,称他是大永王朝的福星。而朝廷中的一些官员,原本对他还心存疑虑的,看到他这般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对他越发认可和敬佩,萧逸尘在这大永王朝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