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初,只是几个官员在私底下相互猜忌、小声议论,眼神中满是狐疑与不安。可随着调查的深入,流言蜚语仿若长了翅膀,在朝堂之上迅速传播开来。一些官员为了自保,为了撇清自己身上那莫须有的嫌疑,不惜昧着良心诬陷他人。一时间,弹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皇帝的御案,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喊冤声、指责声、辩解声交织在一起,仿若一场闹剧,却又让人笑不出来。
赵峰站在朝堂之下,冷眼旁观这一幕,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他看着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员,此刻却为了一己私利,丑态百出,仿若市井泼皮一般。他深知,这样下去不仅查不出真正的内奸,还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危机,仿若一艘在狂风巨浪中失去方向的船只,随时可能倾覆。
而此时,他与首相林文渊之间,也悄然产生了一道裂痕,且这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扩大,矛盾逐渐激化。
林文渊本就是个雷厉风行、手段强硬之人,在朝堂之上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深谙权谋之道,更铸就了他果断决绝的性格。面对这乱成一锅粥的局面,他主张严刑峻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在他看来,只有以雷霆手段震慑住这些心怀鬼胎的官员,才能让真相浮出水面,让隐藏在暗处的内奸无所遁形。
于是,在一次紧急召开的朝会上,林文渊身着一袭庄重的朝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朝堂,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而后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内奸一日不除,大永王朝便一日不得安宁。臣以为,当以严刑峻法,对所有有嫌疑之人逐一排查,绝不姑息。哪怕错杀些许,也好过放过真凶,让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者有之,他们多是林文渊的心腹,或是认同其强硬手段的官员,纷纷点头称是,认为此刻唯有快刀斩乱麻,方能解朝廷燃眉之急;反对者亦有之,他们面露惊恐之色,生怕这严刑峻法的大刀一不小心砍到自己头上,小声嘟囔着表示异议。
赵峰站在一旁,听着林文渊的话,心中却涌起一股强烈的反对之意。他出身军旅,多年的沙场征战,让他见惯了生死,却也让他格外珍惜每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看来,林文渊的主张太过草率、太过残忍,这样盲目地抓人、审讯、定罪,必然会冤枉许多无辜的好人,让朝廷失去人心,让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局势雪上加霜。
待林文渊说完,赵峰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而后不卑不亢地说道:“首相大人,末将以为此举不妥。我大永以仁治天下,若仅凭些许嫌疑,便动用严刑峻法,随意抓人定罪,那与暴君何异?这不仅会让百姓寒心,更会让朝廷内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末将认为,应当从我们现有的线索入手,慢慢排查,抽丝剥茧,找出真正的内奸。虽然过程或许缓慢,但却稳妥,不至于冤枉好人。”
赵峰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林文渊听着赵峰的反驳,脸色愈发阴沉,他转过头,目光如炬地盯着赵峰,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赵将军,你这是妇人之仁!此刻是关乎王朝生死存亡之际,哪有时间慢慢排查?若等你抽丝剥茧,找出内奸,恐怕大永王朝早已易主!”
赵峰毫不退缩,迎着林文渊的目光,坚定地回应:“首相大人,正因为是生死存亡之际,我们才更要谨慎行事。若是错杀无辜,让朝廷元气大伤,即便找出内奸,又有何用?我们拿什么去保卫大永,拿什么去安抚百姓?”